作者:陈宝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2-2 13:54:54
选择字号:
评论:选专业可功利但莫急功近利
 
日前《中国青年报》载文,不同意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提出的“抱着功利目的选专业很难成功”的观点,认为“专业不对口”不可怕,大学毕业生不对口就业的已占47%,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学生为就业“功利”地选择专业也无妨。
 
笔者认为,高考生选专业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功利的考虑,但不能急功近利。专业不对口比例如此高绝对是问题,对国家的教育资源和学生的青春年华都是巨大浪费。破解之道是加强专业选择指导,教会考生明智理性地填报志愿。
 
考生选择专业的初衷不外是憧憬成功,但不能以哪个名人为样板论成败,还是要以实现自身价值,有所建树、有所收获的多数人为例。恢复高考30多年,回望一代代成功学子,大多是在国家需求、社会发展中寻找机会,在踏实学习、勤奋工作中成长成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当初归属航天口时,当时的航天企业、院所多在偏远“三线”,同学们并不向往。于是,很多毕业生都争着挤进大城市,或放弃专业去经商。部分成绩优异又没门路的学生去了基地,到岗位后觉得工作和生活条件并不差,留学、深造的机会多,年轻人只要肯学肯干,很快就担当起重任,不少人脱颖而出成为国家航天事业的领军人物。
 
环顾现实,当下国家发展缺少基础产业人才,比如探矿、冶金等领域,尤其是现代农业,但是没人愿意学、愿意干,这是一种短视。我听一位老厂长说,长期以来金属材料专业很冷,毕业生到了企业,编制、户口搞定就跳槽。而日本同行从厂长到工段长都是铸造、热处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在企业干一辈子。老厂长由此感叹道,材料不过关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一批一辈子致力于铸造、热处理等专业的人才。农业更是如此,如今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农,种植养殖专业毕业生很多都在城里漂着。这些轻易就放弃专业的年轻人,真的该好好想想,当下国家扶持农业的力度很大,正是学农的青年学生发展的良机。
 
毕业即改行,对社会、对本人都很可惜。日后再去补课,形同从零起步,岂不是白上了4年大学。美国大学入学后先接受通识教育,再选课试听定专业,但美国从中小学就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苏联的高教模式专业面窄,课程陈旧,但是注重专业素质培养与工程能力训练,毕业生上手快,深受企业欢迎。怕就怕我们只学美国和苏联的弱项而丢掉了强项。
 
至于如何填对志愿,笔者主张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现身说法”,出来指导。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当年在履新亮相会上,呼吁媒体号召考生多报工程类专业,少报那些时髦专业。笔者起身说:“您能不能说说至少近5年国家有什么大的工程项目上马,总要给人家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向吧?”院长笑答:“规划出台后,立即传给新闻界的朋友们。”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