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28 8:53:06
选择字号:
科学家破解“碳黑洞”难题
 
本报讯(记者丁佳)记者11月26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干旱区地下咸水中存在一个巨大的活动无机碳库,是陆地上土壤、植物之外的第三个活动碳库。该发现对国际学术权威关于“干旱区无机碳在全球现代碳循环中可以忽略不计”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研究人员在对比盐生荒漠土壤与绿洲农田土壤间的土壤呼吸差异时,证实了盐碱土对CO2的真实吸收,而CO2最终的归宿是地下咸水层。他们还揭示了荒漠植物高效光合过程、快速水分响应机制和地—气界面碳交换开关效应,证实了1~6米的土层是荒漠区地下有机碳库的主体。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干旱区生态系统模型,阐明了亚欧内陆干旱区碳动态与全球变化存在互馈效应,揭示了隐匿碳库的规模及其动态变化。
 
据了解,碳循环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但科学家在进行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CO2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CO2失汇”,即“碳黑洞”问题。此次地下无机碳库的发现,拓展了寻找“碳失汇”的空间,为我国碳排放国际谈判提供了新依据。
 
《中国科学报》 (2013-11-2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