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风袭击菲律宾 “草根”地图发挥大作用 |
志愿者与政府联手成抢险救灾新模式 |
菲律宾Giporlos的居民向一架美国海军直升机挥手。图片来源:AFP
台风“海燕”于11月8日袭击菲律宾之后,大批志愿者自发动员起来,日以继夜地加入到救灾工作中。但他们并没有踏上灾区的土地,相反,这些志愿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他们通过分析卫星图片及其他数据制作地图,并将地图和来源于民众的珍贵信息提供给救援机构。
直到几年前,来源于民众的救灾信息还属于偶然的、非正式的信息渠道,而现在其组织性不断增强,受到来自官方人道主义组织的欢迎,并切实地参与到救援行动中。志愿者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长足进展得益于电子地图工具的出现,以推特和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站用户的增加,以及移动手机的普及。一批批志愿者救援团队由此出现,与传统的救援组织紧密合作,有力地支持救援工作的展开。
本次针对台风“海燕”的救灾活动就是双方紧密合作的一次体现。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首次为负责救援工作的官员配备根据民众信息绘制的地图,并与志愿者团队协调行动。
数字化的人道主义
人道主义开放街道地图团队(HOT)是一家来自美国的非政府组织,该组织于2009年成立。2010年海地大地震爆发后,HOT在几天内就绘制出最精确的受灾地图,也因此受到救援组织的广泛关注。2013年,在“海燕”袭击菲律宾的前一天,OCHA和菲律宾红十字会正式委任HOT以及其他9家数字化的志愿者组织参与救援工作。
“海燕”着陆后,包括OCHA和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内的多家救援组织赶赴菲律宾开展救援工作。救援组织随身携带救援地图,而来自全世界82个国家超过1000名开放街道地图的志愿者会对地图进行实时更新。
HOT团队利用卫星定位、航空成像技术以及其他地理数据集来绘制救灾地图,地图上有超过200万条的释文和特征,例如受损和完好的房屋、阻塞和畅通的道路以及当地的医院这类能对救灾工作起到关键作用的基础设施。
Andrej Verity负责监督OCHA在救灾过程中与民众信息的协调情况,他说:“HOT迅速将受灾区域的情况数字化,为制作地图打下坚实基础,对我们的救灾工作贡献极大。”
Verity是数字人道主义网络(DHN)的建立者之一,该组织是由16家志愿者技术组织于2012年联合成立的伞形集团,专门负责协调志愿者技术组织与传统人道主义组织之间的关系。DHN将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地图服务、数据分析与统计学的技术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开发出用户友好型工具,使得未经训练的志愿者也能为救灾工作作贡献。
另一个小组名为备用任务小组,该小组目前已经发送出100多万条推特消息、短信,并通过其他社交媒体渠道来追踪正在发生的灾难,并将损失情况、基础设施信息以及灾民需求制作成地图。备用任务小组在工作中使用一款名为MicroMappers的应用程序,它于9月投入使用,专门用于救灾工作。得益于这款应用程序,任何人都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例如通过发送推特消息或者上传图片指出基础设施的损毁情况和灾民流离失所的惨况。
社交媒体比HOT地图更有人气,且能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Patrick Meier来自多哈市卡塔尔计算机研究所,曾参与MicroMappers程序的研发工作。Meier解释说,MicroMappers程序能自动检索与救灾工作相关的信息,这不仅减少了80%的推特信息发送量,还减轻了志愿者的工作负荷。近日,该技术的测试版本在肯尼亚内罗毕市召开的第五届危机制图年会上正式公布。
协调一致的救灾工作
Verity说,尽管社交媒体工具能够提供更多信息,人们仍需投入更多精力将这些信息整合成对救灾工作有用的信息。
现有的信息提供者,例如国家航天局和商业卫星图片供应商是地理和图像数据集最主要的来源,制图者需要这些信息来跟进灾情。根据《空间和重大灾害国际宪章》,其中一部分信息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
在灾前与灾后的卫星图像分析领域,欧盟哥白尼救援管理服务中心(GIO-EMS)是做得最出色的机构之一。该机构在“海燕”登陆后的36小时之内发布了第一张卫星图像。GIO-EMS对灾前与灾后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了塔克洛班市的灾害评估图,并标出哪个区域受灾最严重。
意大利伊斯普拉市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地理空间应急管理行动小组负责人Guido Lemoine说,大型机构会更倾向于自动化的分析手段,例如通过卫星的高分辨率实时评估建筑物的受损状况。但目前仍需人工完成实地检查和标注图像的工作,这就是民众信息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原因。
Lemoine说:“民众信息制图工作是一项关键的技术革新,它正变得日益成熟,与现有的救灾机制也配合得越来越好。”(段歆涔)
《中国科学报》 (2013-11-26 第3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