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建成 李晗 来源:武汉晚报 发布时间:2013-11-19 15:28:36
选择字号:
游学发现世界名校没围墙 我国高校何不打开围墙
专家指出,国内高校有“两道墙”
 
“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有两道墙,一道是有形的围墙,一道是无形的墙,将学校与社会隔离了开来。”昨天,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邱均平教授呼吁,高校要勇于“破墙”, 拆掉横亘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藩篱。
 
世界名校没有围墙
 
今年暑假,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二年级学生王云珂和另两名同学,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跑遍了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
 
与她们印象中不同的是,这些世界一流大学居然没有大门和围墙。比如,在找了许久之后,她们才在学院的教学大楼外墙上找到“耶鲁大学”字样。这与国内高校无不是用或高或低、或通透或严实的围墙将校园包裹起来的作法,形成巨大反差。
 
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校门口登记处,每天总会看到有人手执身份证在排队,他们只为验明正身后得以进入校园,一览名校;更有甚者,每年樱花盛开的季节,武汉大学需要凭票入校。平时,在很多高校常见的一幕是,社会人员如果想走进大学校园,大门口的保安自然也少不了要查问一番。
 
而在美国顶尖大学,王云珂她们看到的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三两两的市民,可以轻松、自由地出入这些名校。她们沿路细心体会着国外大学的不同,不禁感叹:或许,用大门和围墙把大学圈起来,是中国大学的特色?
 
“用一道围墙将自个儿与社会隔离开来,确实是中国大陆高校的一大特色,”有过多次出国经历的邱均平教授,对国内外高校的差异有着深刻的体会。
 
香港高校也没围墙
 
其实,即使在中国香港,大学也没有围墙阻隔。
 
去年寒假,华科大建筑与规划学院大二学生谭坦走访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6所香港高校,他的一个明显感受是,香港的大学对市民的开放度要远远高于内地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不但看不到围墙,而且校园里处处有免费WiFi,不少游客即使没有购买香港的电话卡,也能用手机上网与家人联络。”谭坦记忆犹新的是,香港不少大学是开放式校园,除了图书馆、实验室等少数地方需要刷卡或输入密码进入外,其他大部分地方可以随时参观。一些学校每年年初会有开放日,内地游客可以通过学校的官网报名,学校会专门安排向导接待。
 
让谭坦印象最深刻的是香港城市大学。它就建在九龙市中心的一个商业区里,从地铁口出来上二楼,在一排商业门面中间,就是香港城市大学的校门。“校门比较小,人流量却很大,但并没有看到有保安盘问。”谭坦进入学校后,不但随意参观了各个楼层,还进入到一间建筑专业的实验室观摩香港学生的实验课。
 
相比内地一些大学的门禁森严、保安盘查,谭坦感叹,内地的高校与香港的高校同处于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为何香港高校对市民和游客的态度更“包容”?
 
堵不住的“狗洞”说明了什么
 
现在已是一家杂志社资深编辑的张先生,仍记得16年前就读中南民族学院时的一件趣事。当时,该校有一处在学生心目中很知名的地方,叫“狗洞”,男生们都喜欢钻“狗洞”。其实,所谓的“狗洞”就是一个可以随意进进出出的“门”。
 
“狗洞”位于该校通往中南政法学院的一条路上。当时,出于种种考虑,除了民族大道的围墙外,中南民院在临近南湖的地方也砌了一道围墙。然而,有好事的学生却将围墙打了一个洞,以便到围墙外面的树林里玩耍,或抄近路到中南政法学院南湖校区串门。
 
校方发现后,迅速将“洞”补上了。但很快,学生们就又掏出了一个“洞”。如此反复多次,“狗洞”也就保存了下来。
 
无独有偶,中南政法学院当时也有一处类似的地方,同样是学生把围墙掏空了形成的“门”。穿过这个“门”,学生们就可以径直走进学校旁的村子里,那里有录像厅、台球桌……
 
邱均平教授说,其实,围墙再厚再高,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社会上的一些风气,照样刮进了大学。
 
部分高校尝试“破墙”
 
当然,这些年来,中国大陆高校的围墙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实体围墙,到改为透绿的栅栏,再到部分高校开始推倒围墙。
 
1993年,北京大学推倒了南门外一段约600米的围墙,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商业街,这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内地大学最早尝试的“破墙”,但在此之后,少有大学有这样的勇气。
 
对此,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应强颇感遗憾:中国的大学曾被称为“围墙里的社会”,教育界也一直在呼吁和推动大学“破墙”,但是受制于客观条件,鲜有实质性的动作。
 
张应强介绍,目前在国内“破墙”做得比较成功的是湖南大学以及宁波的高教园区。湖南大学的前身岳麓书院本是依山而建,先天条件就不方便修筑围墙,成为国内的著名景区后,市内的公交车甚至可以进入校园内穿行。
 
2003年投入使用的宁波高教园区,聚集了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多所高校。在这座类似于“大学城”的高教园区内,各校之间没有围墙,只以水系、绿化相隔,实验室、图书馆、医院等园区部分资源与社区共享。
 
“如果说湖南大学是因为历史和自然因素不得不‘破墙’,那么宁波的高教园区则是高校‘破墙’的主动尝试,从目前来看,这种尝试达到了高校和社区的双赢。”张应强认为,通过“破墙”让高校资源与社会共享,虽然目前面临较多困难,但在中国并非不可实现。
 
由此看来,拥有130万名在校大学生的武汉,在建设“大学之城”的过程中,是否也该把“破墙”列入到议事日程之中呢? (原标题《我们的高校何不“打开围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