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俊庭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0 9:58:04
选择字号:
平顶山学院探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新模式
 
■史俊庭
 
“自从我们对低山丘陵区生态恢复领域开展研究以来,已有三位院士参与,研究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平顶山学院院长文祯中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这样说。
 
作为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科研团队的学术带头人,文祯中带领研究团队,经过数年探索,总结出一条适合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的“平顶山模式”。
 
生态退化,形势堪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
 
低山丘陵区是人类生产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及低山丘陵系统自身的原因,出现了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低山丘陵区生态退化的修复与重建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文祯中说,目前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河南省低山丘陵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实验室主任赵干卿介绍说,河南省山区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47.3%,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34%,且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恶化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重建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祯中说。
 
突出特色,凝练研究方向
 
“平顶山市是河南省矿产资源开采重点地区,开发强度大,环境破坏严重。这里也成为开展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的示范基地。”文祯中说。
 
为此,文祯中带领的平顶山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科研团队,依托实验室这个研究平台,开展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诊断、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团队依托的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专门研究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领域的实验室,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河南省林业厅、平顶山学院三方共建。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我们的研究方向包括四项具体内容。”文祯中说,一是确定低山丘陵区生态灾害风险和生态环境改善关键因素,评估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潜力;二是筛选低山丘陵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最佳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优化模式;三是建立矿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诊断及评价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生态恢复技术;四是从事低山丘陵区植物资源的收集、整理、筛选和科学综合评价,建立并完善植物资源高效繁育与有效利用的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规范。
 
厚积薄发,成果日渐丰硕
 
从2010年起,文祯中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尧山、平顶山以及南阳宝天曼等豫西南低山丘陵地区,野外实地调研了108个不同植被类型的样地。
 
通过研究,科研团队揭示出低山丘陵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人类对森林植被的乱砍滥伐、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荒山的过度垦耕、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和水土流失是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氮素和水分的流失是限制低山丘陵区植被生长与恢复的主要因子。“低山丘陵区仅依靠土壤种子库自然更新到现实植被非常困难。”文祯中说。
 
实验室副主任刘沛松提出,以豆科牧草作为先锋植物和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生态修复树种,是实现低山丘陵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形式,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也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
 
为此,科研团队在鲁山昭平湖低山丘陵区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试验与示范基地”,长期开展林草复合模式优化和水土保持效应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悉,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当地较大面积示范推广后,创造产值约1000万元。
 
《中国科学报》 (2013-01-10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