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2-9-7 13:43:42
选择字号:
侯保荣院士:海洋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须高度重视
 
【科学网 廖洋报道】潮起潮落,浪花飞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对于海洋工程来说,飞溅的浪花却是“吃金属的老虎”。恶劣的海洋腐蚀环境是海洋开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众多海洋设施诸如港口码头、石油平台、钢桩、桥梁等在海洋环境下遭受严重的腐蚀破坏和生物污损,其腐蚀损失统计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据国际通用公式计算,我国2011年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4000亿元,而一般认为海洋腐蚀损失至少占1/3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说:“已有研究表明,如果采取有效的控制和防护措施,其中25-40%是可以避免的。腐蚀防护工作做到位,每年可以减少最大近6000亿的损失。据专家估计中国实现全面医保需要6000-7000亿元,腐蚀防护工作如果做得好,一年就能实现这个目标。”
 
海洋环境分为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五个腐蚀区带。国内外长期的海洋腐蚀研究结果表明,钢结构设施在海洋环境不同腐蚀区带其腐蚀速度有明显差别,其中浪花飞溅区的腐蚀最为严重。科学研究表明,在浪花飞溅区钢表面受到海水的周期性润湿,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氧供应充分,盐分不断浓缩;加之阳光、风吹和海水环境等协同作用导致发生最严重的腐蚀,约为海水全浸区腐蚀的3~5倍。
 
侯保荣告诉记者,在浪花飞溅区,钢结构的腐蚀速率平均达到0.3-0.5毫米/年,点蚀率高达1.0毫米/年,这个数字是非常可怕的。这个区域是整个结构的“短板”,一旦发生局部的腐蚀破坏,整个结构的承载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影响工程寿命和安全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不断深入,海洋工程的不断建设,发展长效的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与修复技术对保护海洋工程的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侯保荣介绍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研究已经有三十余年的历史。在“十一五”期间,开发了新型复层包覆防腐蚀技术具有长效经济的防腐蚀效果,对海洋钢结构暴露于浪花飞溅区的部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对已建钢铁设施的腐蚀修复,具有施工简单、绿色环保、表面处理要求低、可带锈性、可带水性、长期作用的效果。
 
针对我国海洋腐蚀防护特别是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的问题,侯保荣建议,首先一定要加强海洋工程相关单位的责任感,提高防护意识,增强对海洋腐蚀的科普宣传。由于认识的不足,目前广大海洋工程的业主和施工单位对浪花飞溅区腐蚀的严重性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他表示,“十二五”期间应建立强制性的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规范,从规范和标准方面入手,增强涉海企事业管理者、设计者、建设者的腐蚀防护意识,促进和加强防腐新技术在海洋工程结构建设与维护中的应用和推广,从整体上提高构筑物的耐久性。
 
其次,加强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技术创新工作提供体制保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产品,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带动中国海洋腐蚀防护产业走上做强之路。
 
第三,加强已建工程设施的修复和维护工作。我国沿海地区已建成大量的石油平台、桥梁、港口、码头、核电、风电等重大工程,这些工程通常设计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服役寿命。然而,在多种腐蚀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下,其中许多设施的腐蚀已经相当严重,建议尽快采用有效的腐蚀防护技术,加强对这些已建工程防护和修复工作。
 
“这几年,走遍中国沿海各地,看到的各种海洋腐蚀状况触目惊心,我深深的觉得可怕和痛心。海洋腐蚀防护工作迫在眉睫,早采取措施,早防止,早得益;晚防护,受损失更大;在未发生腐蚀就应采取措施。希望工程单位与防腐科技工作者一同努力,尽到各自责任与义务。”侯保荣最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