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4 7:55:58
选择字号:
涂永强院士:就业压力致学生不能吃苦
 
■本报记者 刘晓倩
 
“我的老师黄文魁先生54岁还在做实验,我只做到45岁,现在的年轻老板三十几岁从国外回来就不做实验了。”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涂永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感叹,为人师表,老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
 
二十几平方米的旧房子,一张破桌子,掉皮的天花板,这就是涂永强回国后的第一间实验室。上世纪90年代初期,涂永强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回到西部的兰州大学,开始了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
 
“那时候我基本每天中午都不回家,晚上吃碗牛肉面,工作到12点左右才回家,学生还有周日半天休息,我根本没有。”这不是在诉苦,涂永强对记者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坚持下来,全凭着对有机化学的兴趣,我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出成绩。”
 
而对于现在三十几岁就不做实验的“老板”,涂永强摇了摇头说:“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好了很多,可是学生们却不能吃苦了。为人师表,我的老师当初就是以身作则教导我,现在,我也要给学生做好榜样。”
 
一直到45岁,涂永强都会亲自在实验室给学生做示范。现在,他则在旁边指导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动手机会。他经常告诫学生,要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要训练科学、准确和高效的实验技能,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漫不经心。一旦学生稍有马虎,涂永强都会让他们重做一遍。
 
涂永强说:“做有机全合成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为了一个几次不达标的实验结果,他曾经点名批评,说哭了一位女学生。
 
涂永强分析到,现在就业压力大,有些学生不是抱着对科学的崇高追求和兴趣来读书,而是为了将来找工作,这是导致如今学生不能吃苦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老师不能以身作则,拿什么来要求学生呢?
 
他期待学生们少一点功利心,多一点事业心。“科学创新就像沙里淘金,不可能有大块的金子等你去捡,只有严格按程序,花大量的劳动和智慧从矿石中寻找和筛选,才有可能找到一丁点金子,更多情况则是一点也找不到。”
 
《中国科学报》 (2012-08-1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