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骞 来源:新闻晚报 发布时间:2012-6-26 10:46:38
选择字号:
谷超豪最后时光最挂念“上海数学中心”

谷超豪与夫人胡和生的合影
 
世界著名数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6月24日01时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大师已去,精神永存。谷教授的一生硕果累累、桃李天下。在他的数学生涯中,培养和指点过的学生中有9人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谷超豪先生生前曾作的寄语
 
对青年学者的建议
 
要对创造感兴趣
 
“我觉得国家最需要的事情都要努力去做,做学问总是得耐得住寂寞,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快得到认可和重视。不过数学的应用比较间接,所以一旦看中了重要的问题,对国家建设起重要作用的,都应该努力去做。我自己搞数学研究的经验就是要对创造感兴趣,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才可能有新的研究成绩出来。 ”
 
对学生的建议
 
年轻人都应学点数学
 
“数学能够把各种复杂的现象都描述得非常好。年轻人都应该学点数学,即使本科学数学,以后转到别的领域去也没有关系。因为数学总是能够在各行各业都发挥一点作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的小游戏,年轻人都可以试一试的。
 
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的问题,包括池塘水的频率、太阳升起落下的规律,都可以用数学的办法解决,尤其是多观察自然现象,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比如我最喜欢的预测台风,基本规律很简单,就是台风是从南往北走,而且是反螺旋形的,而且风向可以看雨点方向掌握,风速可以根据经验估算,通过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当场预测台风了,而且比较准。 ”
 
对老师的建议
 
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
 
“有人认为现在要培养聪明人,还有人认为要培养专业人。我认为要培养重视创造,重视思维能力的人。”
 
老师不能满足于上课给学生讲点内容,应该多给学生提点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但是不能号召他们去做那些没有条件做的事。也不能搞题海战术,单纯地让他们记住解题方式。其实现在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去胡思乱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都能够被调动起来的话,既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又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老师应该给学生的除了上课内容以外,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了解科学界最前沿的研究,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广泛,眼界也会更高一点,视野也会更广,这些不论是继续从事研究还是转行都有好处。培养研究生的时候,要让研究生发挥自己的作用。好多人招学生,都是名义学生,这样会影响学生质量。 ”
 
对业余爱好的见解
 
诗歌和数学一样有规律性
 
“我的业余爱好就是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我还喜欢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因为和数学具有规律性一样,诗歌的对仗也是一种规律,非常优美。我最喜欢的诗是杜甫的诗,因为他的诗大多数是反映社会民生的问题。李白的诗歌也很好,比较豪放一点。还有些诗人的诗歌也很好,但是我的欣赏水平不高,所以欣赏不到它们的优美。我喜欢看的书是《三国演义》,这是一本聪明的书,里面写了很多聪明的人,做了聪明的事。我觉得年轻人可以看看这本小说。现在我的业余爱好是思考广义相对论。 ”
 
【晚年最后牵挂】
 
上海数学中心奠基 中风的他激动出声
 
昨天复旦大学沉静在一片哀思中。谷超豪先生的学生、如今也是中科院院士的洪家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悲痛地说,由于生病原因,谷超豪教授在生命最后一年变得非常沉默。今年1月,再次中风的谷超豪先生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可2月份,得知上海数学中心已经获批即将成立时,先生却突然十分激动,有许多话想要说。 “他差不多一年中唯一表达出声音的就是这句话,我猜他心里对办好数学中心有很多设想和很多期望。 ”
 
成立上海数学中心是谷超豪教授生前最后最为挂念的事情。 2010年1月,谷先生荣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为谷超豪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可是谷先生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却为如何培养数学人才而焦虑失眠。当时已85岁的老人,拖着病体,亲自提笔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希望能成立上海数学中心,把国际上最优秀的数学大家引进来,直接面对本科生、研究生交流,以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上海及全国数学学科发展。
 
先生的信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最终推动了上海数学中心的正式成立。今年5月,上海数学中心奠基,他的愿望正在实现。
 
【早年立志救国】
 
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 选择用数学“做大事”
 
谷先生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家。他与数学的缘分,从上小学时就开始了。那时,看着礼堂里孙中山先生的“青少年要立志做大事”的语录,忧心国家危亡的谷超豪就痛下决心:要做“大事”,用科学解救落后的国家。他选择了数学。
 
谷先生师从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院士,致力于数学研究事业。他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均卓有建树。他在国际上系统地开创了多元和高阶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理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被国际同行广为称赞。他开创了波映照的研究,引发了许多著名数学家进行后续研究,成为国际上一个注目的研究方向,其文章已成为这一领域的经典性引文。
 
他生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约130篇,其中100篇独立完成。他一生中不断开辟新研究领域,他还为我国尖端技术特别是航天工程的基础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0年,谷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他撰有《数学物理方程》等多部专著,研究成果“规范场数学结构”、“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经典规范场”分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
 
【名人如此评价】
 
杨振宁将他的研究比喻成“站在高山往下看到全局”
 
杨振宁教授曾把谷超豪的研究比喻是“站在高山上往下看,看到了全局”。
 
谷超豪教授被称为是数学王国披荆斩棘的开拓者,是培育中国现代数学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他1940年入党,其学术重点曾历经几次转向。从早期跟随苏步青先生专攻微分几何,留苏归国后转向偏微分方程,之后又一头扎进数学物理的前沿,与杨振宁开展合作研究等,都是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
 
让人敬佩的是,每当谷先生开拓出一个新领域,并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后,他就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把学生推上这一领域的前沿,而自己又去开拓另一更新的领域。
 
【弟子回忆恩师】
 
做学问认真,脑子转得快 跟着他学习,要特别认真才行
 
除了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数学家外,谷先生还是一位德高望重、淡泊名利的教育家。
 
谷先生生前常教诲年轻人要严谨、踏实地做学问,他在指导学生写论文时,经常会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构想,但不愿在文章上署名。
 
“谷先生对弟子要求非常严格,跟着谷先生学习,要特别认真才行。 ”谷先生曾经带过的学生周子翔在接受采访时说,谷先生做学问十分认真,而且脑子转得特别快。“那时我们每个星期要讨论研究内容,哪个学生发言里稍有差错,他是第一时间就要指出来的。不仅如此,他还会顺着问题举一反三,让学生从多层面来思考。 ”周子翔表示,就是在谷先生这么严格的要求下,学生们才学到了真本领。 ”
 
谷教授晚年时,虽然精神大不如前,但是他仍然坚持每两周为青年教师开设一堂讨论课。据了解,讨论班的这一传统谷教授就坚持了有40年。
 
在他的数学生涯中,培养和指点过9名学生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仅他直接带的研究生中就有3位先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国科学界很少见。
 
2009年8月,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171448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谷超豪星”,作为对这位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的褒奖。
 
【复旦学子纪念】
 
后学亦当多努力 不负春晖报涌泉
 
谷先生生前曾经作诗一首作为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学海茫茫欲何之,惜阴岂止少年时。秉烛求索不觉晚,折得奇花三两枝。
 
听闻谷超豪院士逝世,昨天,很多复旦学生自发赶来为谷超豪先生折纸鹤寄托哀思。
 
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本科生张钧凯说:“作为后学,虽然与先生只有几面之缘,但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高洁风骨却早已成为数学系永久的精神财富,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追想谷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学术成就蜚然;勤恳教学,换来桃李满园。如今,复旦园中又少一大师,日月光华又少一星辰,长者悲戚,后学怅然。我辈只待星汉灿烂之时,遥望苍穹中的那颗 ‘谷超豪星’,让谷先生的精神永远照耀我们的旅程,指引我们前进。 ”
 
复旦数学科学学院2008级本科生赵磊作诗一首表达哀悼:“数理巨擘出西关,种下芬芳桃李园;后学亦当多努力,不负春晖报涌泉。 ”
 
据悉,谷超豪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2年6月28日上午10时在龙华殡仪馆举行。
 
相关专题:谷超豪逝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