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少华 来源:大河报 发布时间:2012-6-11 11:45:35
选择字号:
北大教授质疑山西发现疑似女娲遗骨

山西省吉县的“人祖庙遗迹”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共识,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前天(6月9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很“玄”。
 
新石器时代人骨未必都要与“三皇”联系起来
 
据报道,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至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对此,记者联系了曾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他表示最近并没有听说过这次发掘及相关的研究,但他告诉记者:“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
 
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
 
报道称,“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而就人祖山的发现来看,除一例距今6200年的人骨,其余最早为战国时期,因此到目前为止的发现尚无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也无有力证据证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其中发现物又不足以证明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获悉,居然有专家提议人祖山在未来几年里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目前,娲皇宫前古称卧云台的巨石上的方、圆两个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记者发现,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至于当地的考古活动是否都与旅游项目挂钩,记者目前尚未获得更多信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