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怀宗 来源:北京晨报 发布时间:2012-5-29 10:15:33
选择字号:
方舟子访谈:打通任督二脉是伪科学吗
 
“科学精神的问题,是全民问题、社会问题。当然那些宣扬伪科学、宣扬迷信的人可恨,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方舟子
 
某省级卫生机构通过红头文件来推行真气、经脉等学问,不能不让人想起30年前气功流行的时代,只是在今天,更多的人不再单纯地相信,而是当做一个笑话。尽管卫生厅长再三申明只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但是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也实在难有当年的风靡盛况。
 
方舟子说:“今天,很多气功、风水之类的说法被神化,固然和当前的社会环境有关,但同时也是因为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理性的精神。科学理性的精神是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我们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普及科学精神、理性思维,而做到这一点很难,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甘肃省卫生厅网站5月22日发布了一条《甘肃省医务人员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在武山矿泉疗养院成功举办》的消息,称5月12日至20日有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学员们普遍感受是通督后很兴奋,精力充沛,既往疾患明显减轻或痊愈,饮食、睡眠、二便恢复到正常状态。
 
据报道,早在今年2月21日,甘肃省卫生厅就已经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省医务工作者学习运用真气运行法。此前已成立的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真气运行研究室,作为培训基地。该文件要求各市、州卫生局、厅直单位等单位,认真组织人员参加师资培训;建立真气运行训练室。
 
大家常常听说的“真气”、“任督二脉”等名词,多是来自武侠小说中,然而为何转眼间会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某省级卫生机构的“红头文件”上。对此,著名学者、科普作家、打假斗士方舟子说:“作为单独的个人迷信和愚昧,我们不好干涉,但是倘若通过行政权力强迫别人也相信未经证实的东西,这就不可了。”
 
幻觉不是现实
 
北京晨报:对于打通任督二脉的新闻,你怎么看?
 
方舟子:中医中确实有任督二脉的说法,中医对于人体经脉的描述中,有十二正经,有奇经八脉,任督二脉正是所说的奇经八脉。但是“打通任督二脉”这种说法,更多还是出现在武侠小说中,一般的情节中,打通任督二脉表示武功修炼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要打通非常难,甚至还需要高手相助才行。
 
北京晨报:那么中医中对打通任督二脉怎么说?
 
方舟子:这一点中医中说法很多,各不相同,有的说需要打通,有的说不通也可,还有的说本来就是通的。实际上,所谓任督二脉,本来就是人们想象中的两条线,所以所谓打通自然也是一种幻觉。
 
经脉的来源
 
北京晨报:中国人往往相信经脉的说法,一直以来也争议不休,具体的情况如何?
 
方舟子:经脉、丹田等等这些名词,更多的是把某一个地方想象而成。《黄帝内经》中所说的经脉,就是身体中流血的管道,其实就是血管,有的流得多,有的少。但是这种认识也是比较基础的,古代解剖学不发达,而且大多数时候解剖被视为一种禁忌,所以身体内部结构认识不够,血管、神经、淋巴等等往往被划作一块,所以今天看来,那些经脉有的和血管重合,有的和神经重合,还有大部分不重合的,基本上都是想象而来,和解剖被禁止有关。至于任督二脉,纯粹是想象而成。
 
北京晨报:今天解剖学发达,有没有什么新的认识?
 
方舟子:其实关于寻找经脉的实验一直都在进行,甚至国家也有相关的项目,用各种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寻找人体中经脉,比如红外线测量、电阻测量、同位素追踪等等,也时常有人宣称找到了经脉,但是基本上都是无法重复的实验,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结果,也就是无法证实经脉的存在。
 
不能强迫推广未经证实的东西
 
北京晨报:作为省级的卫生部门,来推行这些是否合适?
 
方舟子:我想,作为个人,相信这些东西也没什么不可,一个人有愚昧的自由,也有迷信的自由,但是作为行政官员,用权力来强迫别人也迷信,并且推行它,就不合适了。一省的卫生部门推广这些未经证实的东西,很难让人信服,也同样存在危险。
 
北京晨报:什么样的危险?
 
方舟子:卫生机构应该是最讲科学的地方,事关人的生命,应当谨小慎微,再小心也不为过。如果推行这些未经科学证实的东西,很可能伤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伪科学不是科学
 
北京晨报:很多人把经脉、气功等看作是传统文化,您怎么看?
 
方舟子:传统文化也不是全部都是对的。但是许多时候,它有很强的迷惑性,特别是打着科学名义的传统文化,比如现在流行的养生之类的东西,往往是以科学的名义宣扬,其实并不是科学。
 
北京晨报:这些东西很难辨别吗?
 
方舟子:其实也不是很难辨别,关键是大多数人没有辨别的意识,也缺乏科学常识,其实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加以辨别。比如说经脉,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过下肢,连通内脏,说起来一旦有损伤,可能就会危及生命。但实际上那些截肢的人,除了行动不方便,也并没有因为经脉问题而影响到生命。现代手术中,不论哪种手术,也都是考虑不要伤了血管、神经等等,没有人说考虑不要一刀下去割断经脉。此外,就如那位厅长宣扬的许多养生治病的方法,其实也很容易辨别,比如他说黄花菜可以治忧郁症,因为黄花菜又叫忘忧草,让人忘忧,自然不忧郁了,这种说法即便没有科学常识的人,也不会相信。
 
厚古薄今的传统
 
北京晨报:今天很多类似的东西大行其道,这让人想起当年的气功热,您觉得有什么不同?
 
方舟子: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气功热,确实蔓延得非常广,不仅普通人相信的多,还包括很多研究所都在研究气功。今天气功再热起来,与之前不同的是,人们的辨别能力已提高了很多,多数人不再轻易相信被神话了的气功,比如这次打通任督二脉的事情,网上大部分人还是当作一个笑话来看。
 
北京晨报:既然辨别能力提高了,为什么还会流行起来呢?
 
方舟子:这个与当今的大环境有关。本来中国人就有厚古薄今的传统,相信古人更甚于今人。再加上这些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这本是好事,但同时也加剧了复古寻根的思想,狭隘的民族主义盛行。所以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追寻,类似气功、卜卦、风水之类的又热起来了。此外,很多电视台等媒体纷纷开辟养生之类的节目或栏目,各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都能公开宣扬,甚至干脆就是变相的广告。
 
科学精神缺席
 
北京晨报:为什么这些东西总能有市场呢?
 
方舟子:这和中国人没有理性科学的传统有关。我们知道,科学理性的传统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中国传统社会中,并没有这个。你可以说我们有四大发明,不必说现在四大发明还有争议,即便证明了都是中国人的发明,它也都是一些经验累积和摸索的结果,并不是通过科学方法探索验证的结果。甚至中国传统中连逻辑学都没有,“逻辑”这个词都是翻译而来的。我们今天看中国古人的书籍,包括诸子百家的典籍,也都缺少严密的论证,反倒是感性的方面比较多。
 
北京晨报:今天经过了几十年的科学教育,我们的社会仍旧缺乏科学素养吗?
 
方舟子:科协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一个调查,最近的调查中,中国有科学素养的人在3%左右,前几年更少,2%左右,这个数字依我看恐怕都还有拔高,可见当前国人的科学素养之低。
 
科学普及之难
 
北京晨报:这么低的数据确实出人意料,我们的科学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方舟子:现在大家都在说“讲科学、普及科学”,但大部分人连科学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普及呢?包括我们一些做科普的人,本身就缺少科学素养。举个例子,比如很多地方把《易经》当做预测学来研究,把风水当做环境学来研究,甚至不少高校里还有专门开这一类的课程,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连高校都如此,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北京晨报:所以这不仅仅是宣扬迷信那些人的问题?
 
方舟子:是的。本身科普不受重视,更不用说许多科普的书籍本身在宣扬伪科学,你到书店一看,科普书架上,相当一部分是伪科学、迷信的书籍。最近有一个选科普任务的活动,把我也选进去了,我不愿意去,因为其中选中的一些人,就是宣扬伪科学的,这些人和我同列,我自然不肯去。可见政府机构本身也缺乏辨别能力。所以,科学精神的问题,是全民问题、社会问题。当然那些宣扬伪科学、宣扬迷信的人可恨,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科学与现代化
 
北京晨报:一定要普及科学理性吗?没有会怎样?
 
方舟子:科学理性的精神是现代性的基础,不论是民主、自由、公正等,其实都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的。作为一个现代化国家,科学思想一定要占据主流位置。迷信的东西在主流媒体中、在精英人群中,在决策过程中是没有市场的,站不住脚的。也就是说你不能公开地以迷信的理由来做出决策。这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如果没有就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北京晨报:可是即便是在发达国家,迷信也是存在的吧?
 
方舟子:当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迷信思想也很多,但如前所言,作为个人来说,相信那些东西无所谓,实际上相信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它不能是主流,不能是公共决策的依据,不能是公共媒体中的基本论点。不可能出现全部都是科学理性地方,这也不符合现代化世界的多元性。
 
改变要从科普做起
 
北京晨报:今天这种伪科学、迷信流行的现象,怎么样改变?
 
方舟子:改变的根本,还是在于科普,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但却是必须要做的,是我们实现现代性的必经之路。
 
北京晨报:这个过程是否太漫长了,我们经历了数十年的科学教育,但仍旧处在这么低的水准。那么,我们国家几时才能完成科学普及的工作呢?
 
方舟子:这是打基础的工作,我们连这个还没完成,更不用说其他的了。更难的地方在于,它并不顺利,做这样的工作,在今天往往意味着要和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对着干,因此,难度也就更大。
 
北京晨报: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呢?
 
方舟子:我想恐怕没有。伪科学本身难以界定,很难有一个机构、一种可操作的方法去辨别,更麻烦的是,即便是有这么一个机构,这个机构里的人就能辨别科学与伪科学了吗?要是他们自己也相信伪科学怎么办?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提供全民的科学素养,加大科普的力度。这需要一个专业的、高质量的群体来做,而不是像现在,做科普的人本身宣扬伪科学。所以,任重道远,却又必须要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