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22 8:26:42
选择字号:
陈艳红副研究员:承担任务让人更快成长

陈艳红在野外台站
 
■本报记者 张巧玲
 
手捧“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陈艳红依然不敢相信眼前的奖章就是颁发给自己的。
 
“这是我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只是做着普通预报员的工作。”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艳红始终很羞涩、腼腆,话语也不多。不过,从她质朴的言语中,记者依然能感受到这位年轻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坚韧与不易。
 
陈艳红是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预报员、模式研究组组长,主要分管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模式研究和应用工作。
 
载人航天队伍中的一颗小水滴
 
陈艳红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主要是因为她出色地完成了2011年载人航天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她告诉记者,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执行神舟七号任务的那些日子。因为,当时她正是一名准妈妈。
 
“那次任务特别难得,预报员人手又比较紧张,我也不想错过锻炼的机会。”正因如此,尽管已是将近临盆,陈艳红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当时,陈艳红虽在预报室工作已有几个年头,但作为预报员还是“新人”。这次任务使她得到了很好的历练。
 
“我挺着大肚子坚持到了最后。”陈艳红的语气中流露着幸福。
 
2008年10月7日,陈艳红所在研究室完成空间环境保障任务。10月9日,陈艳红的宝宝顺利诞生。
 
正是通过“神七”任务,预报室制定出了几本厚厚的载人航天任务空间环境保障细则、保障流程和操作手册,这为后来的交会对接保障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10年开始,陈艳红和同事投入到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任务的环境保障工作中,并全程参与了空间环境业务预报工作。
 
“这次任务也非常紧张。”陈艳红告诉记者,由于任务正值第24太阳活动周上升阶段,因此,从2010年开始,太阳风暴对任务中各种技术系统的影响就备受关注,关于其影响后果也众说纷纭。
 
针对此次任务,陈艳红和同事一起编写了太阳风暴对交会对接任务的影响报告,科学客观地阐述了太阳风暴对载人航天任务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护措施和建议,辅助以相关的任务设计。
 
2011年3月,陈艳红还参加了交会对接空间环境保障任务沟通会,解释了空间环境对该任务的主要影响以及当前的应对措施和技术水平,使总体部门对当前空间环境的认识和预报保障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从2011年4月开始,陈艳红开始参与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发射安全期中期和短期预报,参与会商和编写的报告有200多份。
 
参与任务时,除了要加班加点,无暇顾及家里也是常事。就在2011年9月天宫一号发射前夕,陈艳红3岁的女儿患上手足口重症住院。为了不影响研究室空间环境保障任务和其他工作的进行,陈艳红只有在晚上才去医院陪护女儿。
 
说到此处,陈艳红有些哽咽。她说:“作为母亲,对孩子挺愧疚的。”
 
或许预报员只是载人航天队伍中的一颗小水滴,不过陈艳红却深知责任重大,“整个航天工程就如同一台机器,每个人都是一个小零件,但每个人都不可或缺”。
 
成长需要坚持和积累
 
2002年7月,陈艳红从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空间中心。2004年1月,陈艳红被空间中心聘为助理研究员,2010年1月成为副研究员。2011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
 
虽然履历很简单,但年仅35岁的陈艳红已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环境保障分系统预报岗位的骨干成员。
 
“承担任务能让人更快地成长。”陈艳红说,“和作研究不同,承担任务是有责任的,压力很大。真正参与到任务中时,会感觉很紧张,但却非常锻炼人。”
 
至今,陈艳红已陆续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空间环境保障任务,还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任务中,担任了载人航天空间环境保障系统模式研究组组长,分管载人航天空间环境模式研究和应用工作。
 
针对交会对接的任务特点,陈艳红带领模式研究组成员深入开展了太阳质子事件、地磁暴、电离层扰动等空间环境灾害性事件的预报研究,为业务预报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参与了空间环境模式应用和集成、空间环境预报系统研制、交会对接保障任务制定等多项工作。
 
在任务中,陈艳红组织研究组成员编制的X射线发生概率预报辅助软件,可为预报员提供未来三天各种X射线耀斑发生概率的参考。为方便预报员进行业务预报,陈艳红还带领模式组编制了空间环境预报辅助软件,用于日常预报实时数据的下载、历史数据的浏览等。
 
现在,除了参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任务外,陈艳红还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子午工程、中科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等多项课题任务。
 
面对成绩,陈艳红告诉记者,在科研领域,她依然是个年轻人,“成长需要坚持和积累”。
 
《中国科学报》 (2012-05-22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