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廖洋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布,近年来秦皇岛海域水色异常、海湾扇贝滞长的原因查明,初步断定为由一种海球金藻引发的藻华。
自2009年以来,秦皇岛周围海域连续出现海水颜色异常、海湾扇贝滞长的现象,对当地的海湾扇贝养殖产业构成严重威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病害控制功能实验室、秦皇岛综合试验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有关专家组成工作小组,连续在秦皇岛周围海域进行实地调研,对海水理化因子变动、浮游植物和病害微生物种类和组成等情况进行系统研究。
研究发现,该区域水色异常期间海水常规理化因子处在正常范围内,也未发现病害微生物的异常变动及流行;但一种直径大约为2-3μm球状海金藻大量繁殖,在浮游植物类群中占有绝对优势。这种“褐潮”的原因藻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周名江研究员实验室鉴定为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该种海球金藻20年来主要在美国东北部和中部大西洋沿岸分布,藻华暴发期间可引发大面积海域海水颜色发黄,对食藻的双壳类生物生长有严重影响。这是首次在我国海域发现由该藻种引发的藻华。
经过2009年到2012年连续4年的调查,海球金藻藻华在河北沿海发生规律基本清楚,优势藻类从早春的硅藻—夜光藻—海球金藻依次出现,而海湾扇贝不能消化和利用海球金藻,造成扇贝滞长和活力下降,进而可引起死亡。根据从2012年二月中旬以来每周的海区连续采样调查,专家工作组认为在没有其它大的海洋环境变化的情况下,2012年河北近海爆发海球金藻藻华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但爆发时间比往年可能稍有推迟。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考虑到该藻华暴发的连续性和危害性,工作小组将继续对该藻华的暴发原因和动态变化,以及对养殖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等进行深入研究,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同时建议相关部门进行连续跟踪观测,密切关注该藻华的动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