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媒体爆出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会商制度”,对象是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试点院系先对这十类学生进行排查,发现后及时上报,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联系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等部门进行“帮扶”。此事在教育界内外引起极大争议,媒体一边倒地痛责其违背了北大“兼容并蓄”的校风。
近日,媒体再度爆出北大学生工作部对网络成瘾的同学进行排查的消息。因为“网瘾”学生属于“会商制度”对象十种人之一,所以媒体警示:“学校此举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想从最好切入的点开始,重拾会商制度?”
把北大“会商制度”推上风口浪尖的,实际上就一条:他们把“思想偏激者”列入了会商范围。为防此条款,质疑者把其他9类情况的学生也一起捆绑了,统统不准“排查”和“帮扶”。
但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家长,我知道,撇开“争议条款”不论,“网瘾”确是个真问题,并且是个值得高度重视的严重问题。事实上,在很多高校,沉迷网络已经是导致学生“挂科”退学的首要原因。相当多的学生一旦陷入“网瘾”,即难以自拔,其“自毁”状况远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2010年,《北京晚报》曾报道过一个四川南充市学生张某的案例。他2003年第一次考入北京大学,随后在2004年7月被学校劝退——由于沉迷于网络,7门必修课成绩不及格。2005年,他卷土重来,以南充市理科状元的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然而就在一年后,他再度由于沉迷网络,学分不够,选择自动退学。2007年,他再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从而获得“考霸”名声。这次入校后,张某专心学习,大二学期总成绩获得全系第一名,并拿到了5000元奖学金。接着,用这笔钱,他给自己买了个笔记本电脑。正是这台笔记本电脑,让他再次陷入了网瘾之中,成绩一落千丈。2010年暑期后,又不上学了。
这种让人痛惜的个案,在所有高校都一再出现过,学业上要求严格的名牌大学尤甚。一方面,经过“地狱般”的高中苦读阶段进入了大学,所有人都会感到骤然放松,压力顿减;另一方面,大学生刚刚进入成人年龄,就一下子脱离了家长的管控,完全“自己对自己负责”,有些人难免会放任自流。这时,“网瘾”会有一个高发期。高校领导、老师及学生工作者对此无可奈何。像北大这样,试图通过排查,把部分“网瘾生”集中起来上网络技术选修课以及开展户外活动等方式进行修理,已经算是很温柔、很“北大精神”的了。
另外,有的学校老师只能是“把话说到”、“把心尽到”,听不听完全由你。有的高校则干脆规定“本科生不准购置个人电脑”!——“你们给孩子买笔记本电脑,就是把他们推向深渊啊同志们!”我亲耳听闻,老师如此苦口婆心加万般无奈地对学生家长说。
所以,在这个事上,我们就别再跟北大较劲了。都是好心,且真不容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