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竹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30 10:05:07
选择字号:
方竹兰:大学管理应为提升国家创新力服务


 
■方竹兰
 
何谓国家创新力?依我之见,国家创新力是指国家系统的运作不断产生有商业价值与文明进步的独创效用的能力。国家创新力最外在的层面是科技创新力及其带来的市场增值能力,比如原始型核心技术在市场上可给企业带来垄断型利润收益;中间的层面是国家及其他社会组织内在具有的制度创新力,能够根据科技及经济创新力的要求适度超前地供给制度条件的能力。例如,科技创新力只有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力才能转化为市场获利,而企业创新力又与政治体系是否及时提供激励企业创新的制度政策密切相关。
 
国家创新力最核心的层面是国家的文化创新力。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伦理、行为习惯是否能够形成认可和支持创新的精神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创新力的强弱。一个国家的国家创新力相对落后,首先表现在科技创新力弱,而探寻科技创新力弱的根源,我们又可以找到制度创新力弱的问题,探寻制度创新力弱的根源我们又可以找到理念创新力弱的深层原因。反之,我们说一个国家的创新力强,表现在科技创新力强,实际上科技创新力强的根源在于制度创新力强,而制度创新力强的根源在于文化理念创新力强,这可以形成研究中国国家创新力的基本思路。
 
就目前中国国家创新力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看,无论是最外在的科技层面还是中间的制度层面,甚至是最核心的理念层面,都凸显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创新力培育的紧迫性。在一个国家创新力大厦的建设中,高等教育实际上承担了从科技创新力到制度创新力再到文化创新力的栋梁作用,而中小学教育承担了国家创新力大厦的奠基石作用。通过大学管理培育大学创新力,用大学创新力引领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创新力,在国家创新力的提升中有着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多个维度的关键作用。
 
中国目前缺乏的是具有原始型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管理制度必须尽快满足培养原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为培养原始创新型人才探索制度路径,这是大学对于国家创新力形成的一个基本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本身作为知识传播与生产的部门,系统地为社会提供有利于知识和创新能力生产与再生产、有利于原始性创新能力人才成长的制度样板,对于国家创新力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大学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地方,也是生产创新制度的地方。
 
一种规律性的现象是,凡是创新能力排名靠前的国家必定有创新能力强的大学。大学制度与社会之间的制度联动效果非常显著,如果一个国家大学的管理制度层次高,适应创新的要求,会带动其他领域的制度层次也适应创新的要求;如果大学管理的制度层次低,不能适应创新的要求,也会造成其他领域的制度层次低,不能适应创新的要求。
 
大学创新力之所以对国家创新力提升有先导作用,在于大学总是最先接触、熟悉、吸收、产生符合社会创新要求的思想理念、制度体制、运行模式,大学能够利用自身的知识优势,率先预见历史发展进程对制度创新的需要,率先在大学校园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然后向社会其他领域示范推广,向社会传播,对社会形成创新制度传导。大学的制度传导作用要求大学管理的制度创新走在其他领域前面,探索创新制度的系统建设之路。但是目前的大学制度不仅没有给予其他领域以良好的示范引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滞后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的领导体制不完全适应创新的需要,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的关系还没有理清。行政权威往往替代了学术权威。在学校的领导体制中,学术的权威不如行政部门的权威,行政部门的管制特色要强于服务特色,与农村基层已经普遍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相比,大学的民主制度建设还没有自觉系统地展开,大学领导干部的任命制、等级制的惯性比其他社会阶层更顽固。
 
二是大学内部的组织结构不适合学术创新的需要。简单地以学科划分院系使各组织之间既狭窄又隔离,非常不利于跨学科研究,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学科研究特点就是跨学科的。国家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都要求大学组织从纵向行政组织模式为主,逐步向横向合作团队模式为主转化,能够适应创新需要的大学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专家、教授在兴趣、特长基础上的横向合作团队。这种合作团队既可以是专业内同仁组成的,也可以是各学科专家组成的,政府的行政管理只是为这种横向合作团队提供优质服务和调控,这样一来大学才充满活力。
 
大学的学术生命根本上来源于大学教授、专家的学术研究活力,这种研究活力有其自身形成的逻辑。但是我国目前的大学组织结构是纵向等级型居多,横向合作型居少。大学的内部管理缺陷对于社会的不良影响是边际递增的,传播与创造知识的部门都出现了浮躁与虚假的现象,对其他部门的浮躁与虚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是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适应创新的需要。大学对建设国家创新力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本身的内部制度结构,还表现在外部制度结构上。目前,中国的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与行政级别相连的,政府对大学的资助还没有形成一套公平的竞争程序,而是行政的指令。这样造成大学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这种高度依赖性对中国大学的自主创新力的形成有消极的影响。在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平等竞争还没有形成以前,对政府依赖越强的高校,越能占据垄断地位,这种垄断会阻碍中国高等院校的整体发展。同时,由于大学对政府的依赖,使大学与科研部门之间、与企业之间、与市场之间的横向合作较少,基本上各自独立、封闭运行。
 
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国际竞争力报告的创新合作评价指标看,中国的排名比较靠后,同是发展中大国,印度、巴西在创新合作方面都排在中国前面。这项指标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研究机构、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研究与产业化过程的合作,如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支持度,旨在讨论知识的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的排名靠后显然是大学、科技部门、企业、社会中介、市场、政府部门等横向合作差的结果。中国大学的科技成果占全国科技成果的70%,但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只占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的10%。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孵化、生产、营销没有能够按照市场要求形成“一条龙服务”,大学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从科技创新力量的结构关系看,中国目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是无法将社会各方面的人力资本创新潜能组合成国家层面的群体人力资本现实创新力,各路创新力量不能拧成一股绳,反而由于内耗而降低了群体人力资本创新力。显而易见,大学管理制度探索与社会各个领域的横向合作,对于改变目前的社会组织结构各自为政、相互抵消的状态有重要示范和推动效用,仅仅通过组织结构沟通联合,就可以使中国的国家创新力成倍增长。大学应该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起到示范作用。
 
四是大学管理制度之所以对于提升国家创新力有引领作用,从更深层次上看是因为大学的知识传播与知识创造者的功能使大学在一国国民的文化理念创新中起启蒙先导作用。从中国国家创新力的现状看,制度创新力是中国国家创新力的直接动力,但是制度创新力并不是国家创新力形成的根本动力,国家创新力的根本动力是思想文化理念的创新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一项科技创新的提出、一项制度安排的提出,往往是一种新理念提出的结果。创意在前,创制在后,科技创新更在后。新理念带来新创意,新创意带来新技术,新技术带来新的财富,已经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力形成的常规经验。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创新力竞争,核心层是理念层,是一个国家国民的思想文化、观点信念、人格素质的较量。理念创新力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内容。很显然,大学在创新主体理念、创新管理理念、创新资本理念、创新组织理念、创新评价理念、创新成功理念等理念创新中责无旁贷地承担了启蒙者的角色。
 
国家的理念创新依赖大学的理念生产率。大学对于阻碍创新的理念的反思与扬弃、对于有助于创新的新理念的提供具有专用型人力资本特长,因为大学的真正优势在于其独立、批判、探索、开拓的精神,大学的个性特征就是思想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为整个社会的进步进行思想耕耘的。国家理念创新的任务非大学莫属。大学担当的国家理念创新的重任要求大学的管理有义务最大限度地保护、支持、激励、宣传有利于创新的理念,如果大学生产传播的理念是不创新的、陈旧的、教条的,那么全社会的理念怎么可能是创新的呢?!
 
大学是国家理念创新的第一站,也可以说大学是国家理念创新之魂。国家理念创新力不高,说明大学对阻碍创新的理念的反思批判不到位,对有助于创新的理念研究不到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一再证明,大学是时代的先锋,是思想创新的基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是所有优秀大学首先遵从的治校原则。
 
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大学管理的制度并不能完全胜任提升国家理念创新力的任务,根本原因是目前大学的理念创新功能彰显不够,大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更是面向未来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不是一般地创造知识,而是需要科学想象。想象创造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财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目前中国大学的教育在应试教育惯性中将教育单纯变成了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了大学教育面向未来的探索功能。而对未来潜在知识的探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教育方式。提出大学应该成为想象力培养的第一策源地,是对大学创新功能的回归。大学为了鼓励想象力的形成,在管理中应该致力于营造原始性创新的学术自由环境,致力于培育探索型人格特征的形成。探索型人格特征只有在具有充分学术自由的人文环境中才能产生。
 
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大学管理如何培养知识分子的独立探索型人格是大学管理制度理念创新的关键。根据知识分子在社会文明进步中的特殊作用,给予知识分子思想探索的自由,建立产生原始性创新的制度氛围,是大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独立精神,培养科学的怀疑精神,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培养科学的争论精神,培养科学的开拓精神,培养科学的合作精神,培养科学的竞争精神,培养科学的奉献精神,培养科学的坚持精神,培养科学的想象力,是大学管理的根本任务。
 
大学的功能决定了应该在理念创新上有所作为,刚改革开放时,大学在知识引进与知识传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21世纪,大学在继续进行知识传授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大学的知识创造功能,是国家理念创新力提高的必然要求。现在是重新重视大学知识创造者功能的时候了,只有这样,大学管理才能为提升国家创新力服务。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2-04-30 B1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