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200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
马丁•约翰•埃文斯和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戴维•格罗斯受聘为西安交大名誉教授。两位大师先后作精彩报告,并回答师生提问。
马丁•约翰•埃文斯教授主要讲述了有关干细胞和克隆核的研究过程。在与同学们的问答环节中,埃文斯教授表示,在做基因实验的过程中要小心尝试,尽量减少造成不必要伤害几率。在关于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上,他不认为转基因食物一定会对人类有不良作用,他认为这是科学进步的一种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埃文斯教授认为老师应该交给学生怎样思考和如何获得所需要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他建议同学们根据人类的遗忘曲线,忘记的知识应该不断重温,不断记忆,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戴维•格罗斯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讲述自己从幼年时期开始对物理学产生兴趣,并从此潜心研究物理学的经历。他建议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服从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树立高远目标,敢于面对失败。在与同学们的问答环节中,他鼓励同学们在研究中不要惧怕困难,学会淡化问题。在遇到阻碍时懂得适当暂时放下,先研究别的课题。科学研究是个漫长又艰苦的过程,他鼓励同学们要始终对物理学保持好奇心和激情,并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马丁•约翰•埃文斯1941年在英国出生,1963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获得解剖学和胚胎学博士学位。1981年,他和剑桥同事从小鼠胚胎中成功分离出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这为“基因打靶”技术提供施展本领的空间。如今,埃文斯在英国加的夫大学担任教授。2007年,他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因“基因敲除”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戴维•格罗斯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1966年在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在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工作,并于1972年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教授。1997年1月,格罗斯来到风景秀丽的加利福尼亚海滨,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卡夫利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David J.Gross)、戴维•波利策(H.David Politzer)和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Wilczek),以表彰他们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近自由过程中的开创性发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