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14 10:14:18
选择字号:
海外引智为中国风能赢得更多机会
 
■本报记者 丁佳
 
几天前,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迎来了一位希腊籍的博士后。乔治·卡拉利斯(George Caralis)撇下了两个小女儿和雅典理工学院的研究职位,不远万里来到了北京。
 
这在大气所可算是一桩新鲜事。“虽然大气所已经培养了一些外籍博士后,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还是头一个。”该所研究生部副主任刘荣华说。
 
除了这个“零的突破”,在卡拉利斯沉甸甸的旅行箱里,还装满了中欧风能科技合作更多的可能性。
 
东方科研梦
 
1998年初开始,卡拉利斯就在雅典理工学院从事风能方面研究。2010年他作为希腊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的顾问,参与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立法等方面的工作。
 
然而,受欧债危机影响,整个欧洲的科学研究普遍陷入困境。为了继续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风能,卡拉利斯开始寻找来东方的机会。
 
“欧盟和中国素来有很好的合作传统,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也很密切。”卡拉利斯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中国风能科技近年来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
 
目前,金风、东方电气等中国企业已跻身世界风机制造商前十名,华锐风电更是仅用5年的时间,便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风机制造商。而根据现有的规划,到2050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达1000千兆瓦,占全部能源需求的17%,预计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
 
在这个欧洲人看来,这样的风能发展计划可谓“雄心勃勃”,这也促使他跟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高志球取得联系,递交了博士后研究的申请书。
 
双方一拍即合。刘荣华和大气所评审专家组成员都认为,卡拉利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卡拉利斯具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他在风能资源的开发、评估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我们一致通过了他的研究申请。”
 
“我希望通过未来几年的博士后研究,能把在中国掌握的经验和技术带回地中海。”卡拉利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愿意长期留在中国工作。”
 
中国风能的新机会
 
卡拉利斯来华,最高兴的人可能莫过于他的导师高志球。过去的工作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这件事背后蕴涵的战略意义。
 
“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工作时,想招个发达国家的青年人才来华是难上加难,但最近10年,随着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国家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吸纳了大批海外学子,使中国科学家队伍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高志球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再加上不断完善的科研政策,中国对整个世界的科技人才都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吸引力。”
 
卡拉利斯的博士生导师是希腊现任能源部部长,也是欧盟风能协会的负责人之一。因此高志球希望,通过卡拉利斯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架起一座中欧风能研究合作的桥梁。
 
“尽管我国有着丰富的风能资源和潜在的广阔风能市场,但我们对风能的研究起步较晚,而欧美发达国家关于清洁能源的研究较早,技术已相当成熟。为了在未来的国际气候与能源谈判中占据主动,掌握话语权,我国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有关的科学技术,获取一批令世界信服的风能观测和研究数据。”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高志球首先要着手做的事,便是与卡拉利斯一起尝试用国际通用的数值模型模拟中国的风资源分布,力图绘制一幅专业的中国风能分布图。
 
“我和乔治的研究领域不完全一致,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资源评估,而我主要关注大气边界层物理,在风能研究方面的实践并不多。”也许,双方都还有很多知识需要相互学习,但高志球对这样的未来充满期待。因为通过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促进中欧共赢,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中国科学报》 (2012-04-14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