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继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0 8:53:52
选择字号:
胡继飞:警惕教师“惜授”现象

 
“惜授”的表现之一如某些专家受邀作学术报告却不愿意留下讲课的PPT课件或文本材料。
 
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美教师,以此来比喻教师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但一直以来,教师中也存在一种值得注意但仍未被重视的现象,笔者称之为“惜授”现象。
 
所谓“惜授”,就是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传授给他人。此现象古已有之,如今似乎有加剧的倾向。
 
“惜授”可能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表现在“上课时间留一手,课外家教再露一手”。
 
笔者最近接触过一批参加家教的高中学生,而这些学生大多参加的是自己任课教师的家教。当问及老师在家教与学校的教学有何不同时,学生们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道出真情。学校里老师只是讲些教材上的东西,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吃不饱”,家教时老师才会讲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还发一些被告知不得外传的内部学习材料,而且家教时老师显得更耐心细致一些。
 
那么,教师如此这般就不担心班级的成绩上不去吗?学生的家长则一语中的,孩子跟不上,家长会更着急,自然会想方设法上各种课外补习班。应该说,这种现象并不具有普遍性,大多数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时间还是尽职尽责的。
 
“惜授”也可能发生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既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又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没有合作的竞争是一种畸形的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是一种低效的合作,不正当的竞争会导致“同行是冤家”的恶果。
 
教师之间的“惜授”现象,主要表现为不愿意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拿出来分享,不愿意就同行的教学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独自占有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独自占有有助于专业发展的途径或信息。这种现象在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较少见,更多的是发生在年龄相近、职别相同的教师之间,同时与学校的组织文化、经验分享、信息公开、机会均等等因素有关。
 
教师的“惜授”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小学,也存在于大学。大学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创造知识,既关涉教学与科研,又关涉社会地位和学术影响力,所以“惜授”的情形可能更为严重。大学里的“惜授”还有另外一些表现形式,比如某些“学官”和“学霸”独享或私吞公共学术资源,比如某些专家受邀作学术报告却不愿意留下讲课的PPT课件或文本材料。
 
应该说,教师中存在“惜授”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家对此讳莫如深。正确的态度是不回避,因为这一现象潜在的危害极大。虽难以根治,但却可以预防,更可以转化。
 
预防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尤其是要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的“惜授”严重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同感和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二是优化学校的管理文化,营造一种良性竞争、协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校园环境,建构一种分工合作、集体责任、共同目标的制度文化,形成一种“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信念支持。
 
此外,笔者希望有学者就教师“惜授”现象开展心理学研究和进行社会学分析。
 
(作者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报》 (2012-03-20 A3 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研究增强光动力灭菌效果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