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龙九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10 10:10:40
选择字号:
控制PM2.5: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本报记者 陆琦 龙九尊
 
3月6日是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一个难得的大晴天,天空湛蓝,能见度非常好。
 
“PM2.5浓度每立方米10微克,PM10浓度每立方米30微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得到的监测数据印证了当日的好天气,“灰霾天气的PM2.5浓度每立方米会超过75微克。”
 
PM2.5,这种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入肺颗粒物,在从社会热词变为官方标准后,又首度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监控提上日程
 
“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两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反映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高效行动。
 
尤其在将PM2.5纳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后,多省市争相公布PM2.5监测时间表,启动建设PM2.5监测网络、调节系统、布局站点、订购设备。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透露,上海的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将布局30个PM2.5监测点位,于今年6月形成全系统监测公布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敏表示,根据国家部署和省内实际情况,广东初步打算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在珠三角9个地级以上市以及顺德区首先开展PM2.5的监测和发布;第二步是在2013年增加韶关、湛江、汕头3个城市的监测和发布;第三步是2014年在其余的21个地级以上市全面监测和发布,将比国家提出的时间提前一年。
 
“大气环境的监测与防控已经提上日程,非常令人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建议,今年要在全国展开PM2.5监测,因为“大气污染没有省界、市界,监测不应等到污染了才去做”。
 
不过,不同于其他构成相对单一的污染物,PM2.5理论上是由近百种元素和上万种分子混合而成的粒子或粒子束,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成分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异都很大。
 
因此,王跃思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很多科学问题不是那么容易搞清楚的,尤其是PM2.5。一喊口号、蜂拥而上的运动式治理,非吃亏不可。”
 
监测治理难度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前,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在介绍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称,“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大概1500个空气监测点位,前期需要投入将超过20亿元,每年新增费用也将超过1亿元。
 
虽然这场空气攻坚战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但科学家们却还没有找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国外尚存在缺陷的自动观测仪器,很难发挥效益。”王跃思希望能够给政府提供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建议。
 
美国环保署对PM2.5的监测始于1999年,从2008年起开始批准使用自动化观测仪器设备的联邦等效方法,之前一直使用联邦登记方法(即手工称重法)作为标准方法监测并报送PM2.5数据。
 
“手工称重法监测不用采购昂贵的进口设备,成本低、容易实施,国内厂家也能生产。”王跃思说,“关键是还能为国内环保仪器行业留出自主研制新型仪器、提高现有仪器质量的时间。”
 
相比公开监测数据,老百姓更期待的是有效的治理。
 
而针对治理工作,钟南山认为需要全国协调解决。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优化产业结构、汽车尾气治理和优化能源结构作出硬性制约。
 
按照北京市日前公布的治理方案,北京要到2030年才能达到国家标准:PM2.5年均浓度每立方米35微克。
 
在王跃思看来,对于这个被公众批评“太慢”的时间表,实际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如果在2030年达标了,说明现在我们所作的努力都兑现了。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数字,需要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管理创新、制定措施并付诸实践,每一步都需要时间,不但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尽最大努力,还需要每一位公民的真正参与。”王跃思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3-10 A2 两会直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