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甘晓
针对当前科技队伍结构问题,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田中群接受了《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他认为,目前我国科技队伍的结构和组织分工很不合理,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并存,不仅制约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妨碍我们迈向科技强国的进程。因此,科技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亟待深化。
去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提出“协同创新”理念。在田中群看来,这对于成为科技强国是至关重要的。
“协同”应具备几个层次。“有国家部门的协同,有研究所间、大学间和所校之间的协同,也有实验室、研究组间的协同。”他说。
从国家部门层面来讲,田中群说:“目前已经具备较为强大的‘指挥部’和‘作战部队’,而缺乏协同作战的‘情报部’、‘参谋部’和‘后勤部’。”
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田中群意识到,要在重要领域开展原创性乃至引领性的工作,首先要全面掌握领域现状和前沿。但随着科研信息和论文日益增多,这项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往往造成“作战部队”行动目标漂浮,仅能不断跟随“热点”而从事积累性工作。
因此,他认为,应强调协同创新,组织高效的“情报部”专门把每个科研领域历史、现状、前沿、发展瓶颈问题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特点都了解清楚,“参谋部”对此进行系统分析后,再提交建议给“指挥部”形成最终决策。
“后勤部”则属科技支撑,主要指工程技术人员等。“要打好一个战役,后勤支持作用巨大。可惜现在由于评价体系不合理,没人愿意干这些事。”
田中群举例说,他所在的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引进10个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比引进10个教授作用还要大。这是由于,许多教授无法实现很好的想法,精密加工、吹制玻璃器皿和仪器研制等工作,都奇缺高水平人才。
“最重大的科研发现,往往是基于最聪明的想法加上最先进的工具,它们都不是可以买到的仪器。因此,亟待在国家层面上建设国际一流乃至最高水平的测量和加工的平台、基地。”
田中群强调说:“目前,如何组织可担当重任的工程师队伍,以及形成协同创新文化是大难题。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工程技术人员是协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引导年轻人投身‘后勤部’、‘情报部’。”他建议,在各级部门设表彰科研工程技术和科研信息人员的奖项。
而针对当下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之间普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田中群指出,关键原因还在评价体系和部门利益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协同创新的文化和科技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科技强国的需要。
因此,他建议,对科研院所和人员的评价,要避免第一单位和第一作者唯是;相关部门增设协同创新专项,专门支持多学科合作攻关,不受现有申请项目名额的限制,同时也须对合作中的学科优势互补进行鉴别,避免“南郭先生”。
他还提出建议,由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拨专款、提供专项人事和研究生指标,由中科院、教育部等合办数个研究机构试点,建成合理的科技队伍结构,营造创新文化。“相信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一定可以取得一批具有引领性的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12-03-09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