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福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3 9:50:36
选择字号:
袋獾面部肿瘤:一种会“传染”的肿瘤

袋獾
 
■李福洋
 
肿瘤会不会传染?一般不会的,至少在人类从来没发生过。一方面,肿瘤细胞离体后很难存活;另一方面,没有“感染”途径,无法进入另外一个个体;再者,即便能够人为植入进入另外一个个体,也会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杀死。所以,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
 
不过,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自然界,还真有会“传染”的肿瘤。
 
塔斯马尼亚恶魔,学名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是袋鼬科家族一支,体形矮胖,跟普通家狗一般大小,头大、下颌发达,咬力超群;如果把咬力除以体重,它似乎是动物界咬力的冠军。由于长相丑陋,又显得凶残(进食时确实极其凶暴),加上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被称为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
 
近年来,塔斯马尼亚恶魔种群数量逐渐递减,照此速度,据专家估计,也就30或50年时间,这种独特的动物就要灭绝了。是什么原因呢?倒不是因为环境变化,或人为的捕猎,而是因为生了一种会传染的怪病:面部长瘤。塔斯马尼亚恶魔种群减少,其中大约70%是由于这种怪病导致。
 
起初,人们怀疑是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直到去年,这种疾病的元凶才被揪出来,原来是一种肿瘤,是来源于神经系统起“绝缘”作用的细胞:雪旺氏细胞;令人吃惊的是,这种肿瘤细胞不是动物自己得的(非原发),而是从种群中别的个体传播来的。原来,塔斯马尼亚恶魔性格凶暴,好互相撕咬,这种习性是这种肿瘤得以传播的主要原因。
 
大家可以看出来,这其实是肿瘤细胞的“移植”,更像是一种转移方式。你可能又会问了,那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吗?遗憾的是,答案暂时没有。不过, 据推测,“恶魔”的遗传多样性并不是很丰富,个体间亲缘性可能比较高,因此免疫排斥作用可能很弱。
 
如果是传播感染,那这种肿瘤细胞又是从哪儿来的呢?几家实验室合作,通过对100多个不同地域和种群来源的肿瘤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提示,癌细胞应该是一个起源,大概是2~30年前一个雌性袋獾患了这种肿瘤,从此通过这种独特的个体间撕咬“种植”传播,给整个塔斯马尼亚袋獾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不过,科学的介入会让这种局面得到控制和改观,已经有多个世界一流的癌症研究实验室针对这一肿瘤开展研究(绝好的动物模型)。事实上,这对认识和治疗人类肿瘤也将是很有帮助的。
 
《中国科学报》 (2012-03-03 A2 新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