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总数领跑全国 |
首都农民首摘国家科技奖 |
本报北京2月14日讯(记者郑金武)刚刚揭晓的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北京共有78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占全国项目获奖总数的26.4%,在获奖总数上领跑全国。
据统计,在北京市78个获奖项目中,一等奖有4项,占全国一等奖项目总数的36.4%;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和两名最高奖获奖者均出自北京,显示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实力。
78个获奖项目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有17项,占全国自然科学奖的47.2%,同比增长20.5%,创历史新高;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企业参与完成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6项,其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达57.1%。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北京市获奖成果涵盖了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紧密结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通过联合攻关,突破了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支撑首都发展建设的同时,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因而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例如,由北京市推荐的“新发传染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成果,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持完成,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在新发传染病防治实践、突发疫情应急和重大活动保障中得到应用,该成果也曾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工人、农民科技创新评审组”。在2011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北京农民赵正义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我国农民首摘国家科学技术奖。
赵正义是农民工出身的普通建筑工人,经过15年锲而不舍的研发、9次升级换代,彻底破解了国内外研究了50多年的专业技术难题,研制成功“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基础”,替代了传统的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在塔桅式机械设备基础技术领域开辟了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技术道路和产业。该成果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效益。
《中国科学报》 (2012-02-15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