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尧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 8:14:17
选择字号:
刘尧:青年教师须改变“被培训”现状
 
■刘尧
 
当前,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已经超过130万,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到了近3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已超过六成。青年教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但新入职的教师绝大多数未接受过教师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师角色适应障碍、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现象。为了使他们能够尽快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一些高校探索了岗前培训这一较为有效的培训形式,并推广到全国大部分高校。
 
综合目前各校培训情况,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都在想方设法促使教师积极参加职业培训,但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制度设计的理想目标。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青年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岗前培训忽视教师个体需要和职业发展,并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另外,青年教师大多数接受过高层次教育,自认为对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不少感性认识,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岗前培训的功利性日渐凸现。从理论上讲,岗前培训目的是让青年教师提高教师职业素养。但实际上培训已经沦为“老师讲重点,学员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应试行为。
 
第三,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缺乏一个既能反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衡量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机制,以闭卷形式对四门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以纯粹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青年教师履职能力的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
 
第四,培训与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脱节。高校开展的各项培训青年教师的活动缺乏系统性,不能对青年教师的各个成长阶段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导致培训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使得培训难以有效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管理部门、高校、教师以及有关学者都在反思。比如:有人提出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等。也有人提出可以采用导师制、青年教师联谊会、自助式系列报告等非正式培训形式,提高青年教师职业培训的成效。但笔者认为,这些建议都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外部措施,属于外因,没有考虑教师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因此,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培训一定要改变“被培训”的现状,从调动青年教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入手,以实施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的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为手段,以学校与青年教师密切协作解决共同发展中的问题为内容,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
 
美国教育家斯腾豪斯曾指出:“只有教师有发展,学校才能发展。”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建议,教育管理部门与高校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方向为主导,努力满足青年教师合理的职业发展需要,通过有计划地职业培训和辅导,引导青年教师了解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标准,帮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性特点,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同时,青年教师也应自觉审视自身职业发展现状,以职业培训主体的姿态,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内涵、尊严、价值、权力及义务等重大问题,通过定性分析中的自我探索、自我规划及定量分析中的具体目标,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并结合社会及学校发展目标,规划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报》 (2012-02-01 B3 思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