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 9:10:10
选择字号:
根治汶川泥石流难在哪里
专家建议人类活动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
 
■本报记者 彭丽
 
2008年汶川一场大地震,给国人心中留下了久久难忘的伤痛。而这场天灾留下的隐忧,时至今日仍未彻底消除。特别是以泥石流为代表的次生灾害,正时刻威胁着震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在近日召开的四川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四川省委集体向大会提交了《汶川震区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及防治工作的若干建议》,文中亦称,汶川震区山洪泥石流短期内彻底根治难度极大。
 
那么,汶川震区泥石流为何如此难以防治?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许强告诉记者,震区泥石流治理的关键是把滑坡堆积物控制住,不让其启动。“不过,要控制住源头太难了。”
 
许强解释说,源头往往山高坡陡,交通条件非常不方便,人都难以到达,更不必说施工机具。加之泥石流物源区坡度陡峻,要完全控制住不让其启动非常之难。
 
“滑坡、崩塌的堆积物是汶川震区泥石流的主要物源。”许强指出,地震造成山体破碎,大量堆积物进入沟道,在雨水冲刷下特别容易产生泥石流灾害。“汶川震区发生的大型泥石流无一例外都是这种模式。”
 
地震使当地很多沟集中暴发泥石流,相互间的叠加作用非常明显。因此,震区泥石流治理需要整体通盘考虑。先作好深入调研,逐一排查,再去做工程设计和方案。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王全才指出:“单独治理一两条泥石流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台湾地区小林村和汶川震区泥石流有相似性,但小林村因治理难度太大,经全世界专家反复讨论而最终决定暂缓治理。“但汶川震区如清平的小岗剑、映秀的烧房沟无法置之不理。”许强说,这两条沟冲出的泥石流会很容易堵住公路和河道,并形成堰塞湖。“岷江堵了,麻烦就大了。”
 
为控制住汶川震区大型泥石流,四川省政府先后筹措了7亿余元资金专项用于清平、映秀、龙池三大片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治理。清平文家沟治理即采取了上游排水、中游固坡固底、下游拦挡的综合系统防治措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本以为文家沟泥石流都能治理,震区其他泥石流沟的治理就很容易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许强告诉记者,有些沟谷泥石流规模虽然不如文家沟大,但因主要物源区处于高位,且坡度陡峻,泥石流治理技术难度很大,每条泥石流沟的支流都是一种新挑战。“不便利的交通、陡峭的地形、集中的物源是治理过程中的几大主要障碍。”
 
短期治理主要是控制具有潜在威胁的大型泥石流,而长期治理不仅要“治”,更要“防”。许强强调,治理泥石流并不是保证一点都不发生泥石流,而是控制住泥石流的流量和规模,避免其对人民财产造成较大危害。“这样的治理就算是成功的。汶川震区不同于一般地区,彻底根治泥石流很难。”
 
对于泥石流防治,王全才特别强调要重视和防范震区低频率泥石流沟。他非常关注位于岷江上游的桃关沟。100多年前,那里曾突发过大型泥石流,镇上除少数几人外,全部葬身岷江。而今沟口已被冲刷得平坦开阔,周围的植被也逐渐繁茂。当地很多居民居住于此,并设有几个大型工程。
 
王全才不无担忧地说,像桃关沟这种地区,虽然泥石流发生频率较低,但一旦发生,规模会特别大,非常危险。他建议人类活动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的空间,尽量少去侵占泥石流领地。
 
对于震区泥石流治理,许强给出的建议是,进一步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的投入。花大力气,想办法控制住具有潜在危险的大型泥石流沟谷。同时,还要建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提高主动防范和应急响应能力。
 
《中国科学报》 (2012-02-0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