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9 7:49:15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民主办院让真知灼见竞相迸发
 
■本报记者 李晓明
 
2011年底,中国科学院全面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目前这一战略已深入中国科学院及各研究所的发展理念和文化建设之中。十八大召开之际,本报刊发系列“中国科学院发展战略特稿”,全面阐述中国科学院在践行这一发展战略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为。
 
2012年9月29日,当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我国最先进的科考船“科学号”上考察时,突然问身旁的中科院海洋所所长孙松:“船上的技术支撑人员怎么考核?没有拿文章考核他们吧?”
 
听到孙松说“海洋所早已实行分类考核”时,白春礼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是对的,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为科学研究服务,而且待遇不能太低了,职业晋升要有途径,应该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方向。”
 
尽管是第二次上“科学号”考察,白春礼仍然上上下下走遍了“科学号”的每一个角落。
 
看着白春礼匆匆赶往机场的背影,未能尽“地主之谊”的孙松有些感慨。
 
此前两天,白春礼刚刚从湖北襄阳赶赴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富克村,考察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任近两年来,白春礼总是这样步履匆匆,行走在基层和一线调研的路上,问政、问需、问计于一线科研与管理人员。
 
邮件问政:劲吹民主务实新风
 
2011年2月28日,白春礼正式就任中国科学院第六任院长、党组书记。
 
任职第二天,白春礼通过“院长信箱”向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主要领导发出258封信,开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他在邮件中向大家提出了4个问题:第一,你认为我院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第二,我们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第三,如何更好地培育出重大成果和拔尖人才?第四,如何进一步加强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的结合?
 
全院的所领导、一线科研人员和广大职工积极回应。
 
20天里,“院长信箱”收到264封回信,收集到“中科院体制机制建设”、“科研管理与重大成果产出”、“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多个方面的数百条建设性意见。
 
邮件问政一时传为美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阿尔卡特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半导体研究室主任卓以和说:“白院长专门开设邮箱收集大家的问题,看完后还给大家回复,这非常了不起。”
 
3月17日,白春礼召开了上任后的第一个座谈会,与16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代表畅谈创新人才建设。
 
在履新后短短两周的时间里,院领导马不停蹄地拜访了吴文俊、叶笃正、李振声、闵恩泽、师昌绪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探望周光召、宋健、王志珍、周济、钟炳昌、胡启恒、赵忠贤、张劲夫、何泽慧等一些老领导和专家,并就新时期的“办院方针和办院理念”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白春礼上任伊始,便在中科院全院掀起了一股民主务实之风。
 
战略基石:铸就发展新蓝图
 
2011年中科院夏季党组会决定全面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新一届领导班子通过此前一段时间的密集深入基层和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对如何在新起点上深入推进改革发展形成了越来越清晰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新的战略定位由此得以明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科院要始终成为代表我国科技最高水平的“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技创新跨越的“火车头”,培育我国科技骨干人才的“大学校”,推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者”,促进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思想库”。
 
此后,冬季党组扩大会议进一步确立了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三位一体”的战略使命。
 
至此,历时数月时间,“科学”与“民主”在中科院系统上下激荡生辉,凝聚院内外智慧,最终绘就了新的历史时期中科院发展的蓝图。
 
“民主办院”被置于新战略首位。其要义在于,一方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全院上下共同奋斗,另一方面又从全院广大员工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对此,白春礼有过一段诠释:“科学与民主相互伴生,只有更多地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才能保证相关政策和决定符合科研实际、少走弯路。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国家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要特别注重‘民主办院’,更多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学术民主,营造宽松争鸣的环境,有利于创新思想的迸发,科技成果的涌现。”
 
新的院领导班子在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广大科技人员“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更加自觉地合作创新”。
 
四个“更加”说到了科研人员的心坎里,也是各研究所领导的共同期盼。中科院半导体所前所长李晋闽曾提议组建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和专家评估团队,把科研人员从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而在中科院地理所,已经有一支行政秘书团队在为科研人员服务。
 
民主办院之风蔚然,科技之花必然璀璨。沐浴在激励创新、宽松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之中,全院科技人员在新的发展蓝图的指引下,向着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主战场”全力迈进。
 
海纳百川:做人民的科学院
 
2011年11月1日是中科院成立62周年纪念日。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召开。
 
9位“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的获奖者与白春礼面对面,畅言对中国科学院的期待和建议。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科技专家,有学生,还有进城务工人员。征文活动从5月4日起历时3个多月,共收到1381篇文章,逾百万言,全面、深刻地勾画出社会各界心中的中国科学院的美丽图景。
 
“希望中科院作为中国科技的领头羊,积极实施科技创新改革,创造更加宽松的科技创新环境。”作为获奖作者代表,来自黄石理工学院的大四学生陈翔说。
 
白春礼仔细听取了他的意见,鼓励他继续对中科院的制度情况进行思考。当得知陈翔已报考中科院研究生后,白春礼希望他能如愿成为中科院的一名成员。
 
出席当天仪式的中科院领导表示,将认真听取,虚心接受,深入研究,积极采纳,以此鞭策和鼓舞全院广大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改革创新,勇往直前,作为中科院创新跨越的新起点。
 
选择在中科院成立62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回应征文活动中来自海内外和社会各界对中科院的期待和建议,显得格外具有深意。
 
在千余人的颁奖会现场,白春礼特别谈到了几代科学院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历史。他说,中科院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科技火车头、国家思想库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为科学技术事业以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我们有责任现在把这一棒跑好,未来把这一棒传好。
 
“要让中科院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的科学院,让中科院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的科学家。”白春礼说。
 
这一席话既是与全院科研人员共勉,又是对国家和人民寄予重托的回应。中国科学院,永远是全国人民的科学院。历史的旋律与时代的崇高使命在此交响。
 
《中国科学报》 (2012-11-0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