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钰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而黑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9667万吨标准煤,油、煤分别占26.2%和67.4%,严重依赖不可再生的化石类能源。
在化石类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转变耗能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成为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
在日前召开的黑龙江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表示,新能源产业已经列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生物质能源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还将充分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从农业大省向生物质能源产业大省跨越。
有资源优势 缺扶持机制
黑龙江是我国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全国第一的农业大省,也具有丰富的秸秆等农业副产品资源,据有关研究单位按科学还田指标每公顷还田秸秆1.5吨测算,除还田、做饭和冬季取暖耗用的之外,黑龙江省年产可能源化利用的秸秆、稻壳等有5000余万吨,约合2500万吨标准煤,并且产量还在逐年增加。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生物原料取而复生,源源不绝,生物质燃料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还可用作肥料。与发展粮食加工产业类似,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也是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陶夏新表示,生物质原料的收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也可带动农村运输、机械制造、技术服务等行业发展。
据研究人员估算,生物质能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相关行业增长2至3个百分点。生物质能产业上连加工业,下接种植业,辐射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易于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集群。
目前,黑龙江省生物质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一批生物质发电企业、生物质固化燃料厂、大中型沼气工程竣工投产,为加速生物质能产业的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出台了《生物质能“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研究开发给予综合性补助资金和税收减免。黑龙江省也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鼓励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虽然出台了扶持政策,但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还是面临不少问题。陶夏新表示,一些地方、基层政府以增加财政收入、税收收入为重点,对发展低税赋型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使得国家对生物质能源产业低税率的激励政策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因素。另外,群众对生物质能源的认知程度不高,缺少积极性,也影响了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大面积推广。
总的来说,黑龙江省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仍缺少强有力的扶持机制,整体上还处于低层次、规模小的发展局面,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慢,生产设备及产品的技术标准还不统一。
陶夏新对此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发展的瓶颈就难以克服,也难以发挥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潜在优势,很可能会错失发展的良机。
以市场为动力 引进战略投资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黑龙江的资源优势,形成新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集群,陶夏新建议,首先要落实好国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涵盖生物质能源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
要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并设立省级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扶持重大生物质能源项目的建设,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另外,还要加大政策性贷款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以及大企业、大财团进入生物质能源产业。还要鼓励企业特别是城镇供热企业使用固化生物质燃料。
近年来,由于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009年,全球仅生物质成型燃料市场规模就已超过500亿欧元,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仍实现了年均18%的高速成长,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中的热点。
有鉴于此,陶夏新建议,黑龙江在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资金扶持项目盘子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千万不能政府一扛到底,一定让企业成为发展的主体。
以市场为动力,避免生物质能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争抢原料等,靠更为严格的审批制度调节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要主要依靠市场调节。
在化解生物质资源分散和能源生产场地相对集中、资源供应周期性和生产连续性的矛盾,应对秸秆收购半径、能源供应稳定等拓展市场需要面对的问题上,企业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和适应市场的本能。
另外,黑龙江还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快生物质能大项目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项目支撑,需要有战略投资,形成规模优势。
陶夏新建议,要每年安排建设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生物质能大项目和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产业。培育和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生物质能源龙头骨干企业,引进国内外生物质能知名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组建龙头企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提高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除此之外,普及推广生物质能源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生物质能源,离不开农民群众。农民只有算明白账了,才会真正有积极性。对此,政府的研究机构、统计部门更应该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实事求是地扩大宣传。如果确实有利可图,农民肯定会非常欢迎、积极参与,生物质能源产业大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报》 (2012-01-31 B2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