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彤
东北大学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做法,是近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历程中,一项值得称赞的举措。
近30多年来,为顺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高校的人事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革。2006年7月4日,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以岗位为基础、以竞争为核心的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在全国铺开。
然而,高校人事制度上的“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弊端依然存在,这一直是高等学校机制运行的一个“痛脚”。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也有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在国家逐步推行聘任制的历程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一评终身”的概念一直影响着很多的在职人员,在理念上,由职务终身制转变到岗位聘任制还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或契机。
在东北大学此次操作的聘期考核中,着重把“劣汰”机制搭建了起来,其所设置的“红线”和“黄线”条件,是经过深思熟虑、几轮讨论的。
既然是建立“劣汰”机制,就应对踏入“红线”、“黄线”的人有一定的处理办法,除对“红线”降级、“黄线”降薪外,东北大学对于这部分人员的后续处置方式也堪称具有较强的艺术性,既然能“降”,那就必须给“降”的人以回到原岗位或享受原待遇的机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个人思想、工作调整以及工作上的不断投入及努力,将有很大机会恢复到原来岗位和薪酬标准,这不失为一项符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性化的举措。
处在当今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重要阶段,怎样突破自身局限,建立健全学校发展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是一所大学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脉络,实现突破性进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优胜劣汰”机制,是保持高等学校旺盛战斗力,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健全这种符合自身特色及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体制机制。
《科学时报》 (2011-09-27 B4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