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家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6 8:03:07
选择字号:
李曙光院士:导师不是老板,研究生更非打工仔
 
“常听到两种抱怨:研究生抱怨自己是给导师打工的,导师抱怨给研究生改文章还不如自己写容易。这两种认识都不对。”
 
9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2011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李曙光应邀为研究生新生上“开学第一课”。在谈到如何看待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时,李曙光说:“研究生和导师应该是教学相长、相互依存的关系。”
 
做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实战训练
 
如今高校校园里,“导师发补贴、学生做项目”的现象,往往被定义为“研究生替导师打工”。对此,李曙光表示不敢苟同。
 
他认为,研究生从事项目研究不能简单理解成给老板打工,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实战训练。如果导师对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那才真是研究生的悲剧。
 
“研究生做科研项目,从不会到会,需要一个过程。导师的责任很大,要耐心地教,悉心地指导,一开始,指导研究生做确实还不如自己亲自做来得方便省事。”李曙光认为,即便如此,导师也应该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跨越这一难关,因为这是导师的责任。而且,一旦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反过来也会承担大量的实际工作,帮助导师完成许多科研想法。
 
“像我这个年龄的科学家,往往还有不少想法,但毕竟眼也花了,精力也不济了,做起精细实验来手会发抖。”李曙光说,研究生则不同,他们年轻,创造力旺盛。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完成很多很好的科研设想,这也是对导师的回报。
 
“所以,导师和研究生不存在谁给谁打工的问题。”
 
不要将发表国际论文当成负担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获取学位设置了发表国际论文或主流学术期刊论文的基本条件,对此社会各界颇有质疑之声。身为中国科大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的李曙光表示,校学位委员会会议对此有过深入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能够撰写并发表国际论文或主流学术期刊论文,对于研究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能将研究成果写成合格的科学论文发表,是研究生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必备技能之一。”李曙光说,尤其基础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科学发现都必须在国际同行中获得承认。
 
读研期间是训练撰写和发表国际论文能力最理想的阶段。“我指导的研究生,写第一篇学术论文时,我通常都要改八遍、十遍甚至十几遍,投稿过程中在国际同行评议后还要再反复修改。经过这个过程,研究生就获得了很好的训练。从我这里毕业的学生中,凡是在读博期间发过1到2篇国际主流期刊论文的,在研究工作岗位上都发展不错。”
 
李曙光认为:“如果研究生期间不发表论文,工作后再去找别人帮忙修改论文,别人不是你的指导老师,没有责任和义务七八遍地帮你改,就会困难得多。”
 
“所以,写论文是研究生期间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必需要求,不要将它当成一种负担。这是为今后的工作打基础,毕业后才能更轻松地满足科研职业的要求。”
 
人为什么选择读研?李曙光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位,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对于一流名校的研究生来说,社会寄予的期望更高。“因此,大家应该有更高的追求,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要做在科学事业上对人类、对祖国有所贡献的科学家。”
 
《科学时报》 (2011-09-0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自然》(20241205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