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圣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7 9:22:53
选择字号:
舒圣祥:打工子弟学校不能想关就关
 
□舒圣祥
 
自6月中旬起,北京市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3万名学生,很多家长只好将孩子送回老家。长期关注打工子弟学校发展的公益律师田坤说,当前北京还有100多所不符合办学标准的打工子弟学校。对待这些学校,不同区县采取了不同的监管政策,但陆续关停、分流学生,乃是一致的政策方向。(8月16日《新京报》)
 
有年春晚演过一个和打工子弟学校相关的小品,结局很温馨。然而,打工子弟学校的现实处境却很残酷。办学者认为自己是做好事善事,却总遭四处驱逐,不仅很难得到财政支持,反而动辄就被一纸通知予以关停。关停的借口是现成的:在违法建筑内非法办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打工子弟学校虽尽力提高办学条件,但始终拿不到办学许可证,只能“非法”生存,于是很多学校尽管一办就是十几年,却随时都能因此而被关停。
 
当年处理民办教师,使用的词是“清退”,清理并退出;如今,大城市处理打工子弟学校,使用的词是“关停”,关闭并停止。这样的词语没有一丁点的温情成分,好像它们是社会上一些阴暗不堪的角落,反倒是相关部门向来“高抬贵手”,才让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生存至今。
 
一个疑惑是,对待打工子弟学校,有必要像对待瘟疫一样,今天下关停通知,明天学校即成瓦砾吗?用得着的时候就暂时留着,嫌碍事的时候就一脚踹开,何以如此绝情?打工子弟学校不拿政府一分钱补贴,却同样干着给国家培养人才的事情,关停取缔怎么就成了“一致的政策方向”?城市在招揽所谓人才的时候,配套政策里总不会缺少解决子女读书的安排;为什么到了打工者,城市政府就可以不闻不问呢?外来打工者同样是城市需要的人才,打工子弟的义务教育,同样是国家的义务,是城市的义务。
 
在权利平等与流动自由的意义上,只要教育均衡的政府承诺尚未很好兑现,那么外来工子女在城市就读不仅无可指责,而且必须得到政策的支持。 除非政府承诺公立学校对打工子弟平等敞开大门,否则就不应该粗暴地取缔打工子弟学校,将打工子弟不负责任地赶回老家。
 
据新华社最新消息,北京市教委8月16日表示,对因关停受到影响的1.4万余名学生,将要求相关区县全力做好就学方案,把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作为工作底线,确保愿意在京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
 
闻过则改,北京市教委的表态令人欣慰,但愿此举不单纯是应对舆论呼声的权宜之计。
 
《科学时报》 (2011-08-17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