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被‘点招’的考生大多不是来自一般群体。”面对即将开始的又一阶段高考录取,一位无锡考生家长向记者诉苦。
这位家长的孩子是今年的理科考生,原本想要填报镇江一所省属高校。但在家长前去咨询时,学校老师说,孩子的考分只超过了省本二资格线几分,是不能被录取,除非想办法拿到一个“点招”指标,然后交15万。这样不但可以录取,而且能录到孩子喜欢的专业。
自记者采写了“点招”的新闻调查之后,不少读者来电来信,就“点招”问题发表各自看法。在听到众多家长关于“点招”的意见后,记者以考生家长身份给几所高校去电,询问今年有无“点招”。他们的回答都是“有的”。
对于“点招是否合理”的提问,他们的回答是,“各个学校都有‘点招’。这些‘点招’的考生,都要给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打报告,分管领导同意签字后,方才可以走投档录取的程序”, “这个事谈不上合理不合理,多年来都这样操作的,收费也是考生家长自愿的。”
他们甚至在电话中给记者出主意,“现在,本一、本二的‘点招’已经结束了。如果你的小孩分数实在低的话,可以考虑争取马上开始的本三批次‘点招’”。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没进入第一阶段录取投档线的考生和家长们,面对又一阶段录取工作,充满了担忧和困惑,“‘点招’,公办高校没用停止,民办高校呢?况且,今年的‘点招’,费用提高了。”
有家长向记者举报,“江苏‘点招’形成了‘产业链’。在一些网上,有公开负责‘点招’的联系人。他们公布了自己的联系电话,有的把‘点招’的学校、‘点招’的指标、‘点招’的金额,写得明明白白。”
记者随即致电网站上公布的可以“点招”的学校,“是否委托外人负责‘点招’事宜?”他们的回答都是“‘点招’指标是有的,但委托外面人是绝对没有的。”
既然如此,网上从事“点招” “买卖”的人,又是通过何种办法拿到“点招”指标的?
几位江苏教育界人士谈及“点招”时表示,“‘点招’是按照上面同意的方法去操作的。现在高校都在大投入搞基础建设,教育成本逐年在加大,学校缺乏经费,开了‘点招’的‘口子’,学校当然也就‘名正言顺’了。”
高校“点招”“怪瘤”,何时才能清除?这个“伤筋动骨”的“手术”,又有谁下手去“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