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10 8:45:30
选择字号:
李文华院士:经费与收入挂钩值得商榷
科研经费的申报和竞争与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科技项目的竞争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不少弊端。现在许多很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骨干和领军人才,为了维持科学研究和科研团队的持续性,即使已有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还不得不承受着很大压力,千方百计地发展项目,为此要花费很多时间。
 
从现在经费的分配制度和实践来看,这种竞争有时是无序的,操作过程缺乏真正的规范,评审制度也缺乏严格的公平性。凡此种种都会助长浮躁。
 
我国现在的科研经费总量不能算少,有些国家级大项目的经费数量相当高,连国际上也在惊叹:“你们有这么多的经费!”大家不能再抱怨经费数量不足了。
 
但科研经费与产出的成果对比,往往又是不匹配的。真正在理论上提出创新见解,或在实践上真正能解决国家亟待解决问题的成果不多。
 
说来说去,评价还是把发表文章和SCI的录用摆在过于突出的地位。现在我国科研文章的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对国家的贡献究竟怎样,是值得思考的。
 
怎样让科研资金得到合理的分配,用到合适的地方?如何出台适当的激励政策?如何让科研人员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工作,能够保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科研,达到像中科院老领导张劲夫提到的进入安、钻、迷、呆的境界,能在基础研究中有所突破?针对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科研经费的申报和竞争与激励机制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
 
从中科院系统来说,在科研支持方面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
 
高教系统在经费方面有基本的保证,情况多少好一些。而在中科院系统,争取来的科研经费有相当一部分要用于维持研究人员的奖金和收入。这种科学研究经费与科研人员的个人收入挂钩的体制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在讨论项目申请与经费的改革时,还要注意对科研管理单位、评审专家和科技人员加强科学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督。否则,不论体制在理论上如何完备,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本报记者王卉采访整理)
 
《科学时报》 (2011-08-10 A1 要闻)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