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边晓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7-22 10:03:36
选择字号:
一个本科生的“非正常”毕业:不功利的态度更可贵
 
大学英语挂科、四级考试也未通过的邵周成,因为近八万字优秀毕业论文《时空观与物理学》,促使成都理工大学破例,将在公示无异议后即授予其学士学位。
 
如果没有姚圣国教授在例行的论文抽查中慧眼识珠,并敢于和甘于为一个从未谋面的学生建言争取;如果没有院系老师为其奔走,没有教务处的多次专题讨论研究,或者学位委员会在审查中出于统一标准而不准予其毕业,那邵周成将注定拿不到学位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惜才爱才的教授,开明宽容的大学,同时还看到了制度和程序为“特殊的学生”提供了通道。如果说曾经数学只考了15分的钱钟书能够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是校长“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个人行为,今天的大学能为一个普通学生如此“兴师动众”、层层把关,还得益于“复议程序”和制度建设,得益于社会观念越来越开放、包容,这些都将有利于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形成。
 
当然,但凡“非正常”事件,自然容易引起争议。校方也曾担心正常的教学秩序会受到冲击,或可能助长学生的偏科倾向。姑且不论整个社会对英语如此重视是否合理,即便英语成绩已经可以决定一个人能否获得学位证,也不能阻挡一个人对其所在领域的探索渴望。邵周成的“非正常”并不仅仅是英语四级未通过和英语必修课挂科,还体现在明知毕业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毕业论文的认真和重视程度远远超出多数本科生。“为了给自己的大学生活一个交代”,这样不功利的态度更是难能可贵。
 
尽管有担忧,学校最终还是选择了“不拘一格降人才”。从传统的理解来说,“格”是正常的规范秩序,“不拘”意味着突破,但在今天,也应当意味着另外一种“格”的建立,那就是为特殊的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和突围的路径。可以估计,邵周成不是最后一个“非正常毕业”的学生,但这样的学生也并不多。如果媒体善加引导,同时校方能够严格把关,制度的完善和程序的完整公开自然会为公平决策提供保证。
 
邵周成将要离开校园了,这也让我们想到那些还在接受教育的孩子。我们常常看到,某中学对某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施予特殊照顾。但是,如果这些个案不能推动新制度、新机制的建立,那他们依然只是体制的“漏网之鱼”,更多的“小鱼”也不得不受困于现有体制,渐渐失去灵性。当他们走出校园,也许会发现分数都是“浮云”,人生从没有“标准答案”,当下社会对人的评价方式已经如此多元。因此,无论在人才选拔、培养还是评价方面,理当以制度的革新切实保证人才成长的空间。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会用自己的“特立独行”让追逐“主流”的人汗颜,如在充满“复制粘贴”的本科毕业论文中,邵周成那沉甸甸的与已有文献重复率仅2%的毕业论文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本科生的“非正常”毕业,无论是对邵周成们,还是对“主流”人群来说,正面效应应该都会大于负面效应。(作者为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