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月蘅 王晓樱 林红生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5-25 10:29:54
选择字号: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探秘:这里成果转化率为何超过80%
 
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有这样一组数据:
 
成果转化率,2000年—2010年,香研所年均90%,橡胶所年均86%,椰子所年均80%;2009年—2010年,生物所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所超过80%。
 
从2000年至今,热科院连续三次获得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授予的科技成果转化一等奖,同时多次获得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和一等奖。
 
人们不禁要问,作为一个科研机构,热科院是如何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率这一难题,获得如此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
 
其奥妙,就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同步推进,院长王庆煌将它形象地比喻为“两个轮子同时驱动”。
 
民生为本
 
故事一:进口“小偷”得靠国外“警察”整治
 
2004年,海南百万株椰子树频临灭绝,一种叫做“椰心椰甲”的进口虫子在蚕食椰子树。科技厅告急!林业厅告急!农民告急!市民告急!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寻找良方消灭“椰心椰甲”,然而效果不明显。这时热科院环植所、椰子所的专家上手了,很快他们作出判断:这种虫子是从越南偷袭而来的,必须从越南引进能对付它的克星,简而言之,进口“小偷”得靠外国“警察”整治。经过艰辛探索,专家们成功引进了外国“警察”,一只只对付“椰心椰甲”的克星,经过专家们的生物繁衍,有效地扼制了椰子树的病虫害。2005年以后,热科院这一科研成果被指定为我国防治“椰心椰树”唯一特效药品。目前,海南近百万株椰子树上都挂有一个小盒子,小盒子里潜伏着无数个“警察”,这些“警察”是一只只卵,“椰心椰甲”的克星都藏在这些卵里,当一个个小黑虫子相继破卵而出,飞到椰子树上吃“小偷”时,尽管“小偷”没有灭绝,但有了对付它的克星,椰子树因此保住了。热科院开创了利用天敌寄生虫防治害虫的成功范例,据有关部门介绍,海南省每天需向椰子树投放近百万只卵。
 
故事二:一棵椰子树多长40个果
 
上世纪90年代,热科院椰子研究所的专家下乡,文昌东郊椰林的农民提出了这样的请求:要是有办法让这椰子树多长果就好了,可多长果质量还得好,要不咱这椰子树就退化了。带着这个课题,椰子所的专家们开始了“长途跋涉”般的科研攻关。1997年,专家们从马来西亚引进椰子树新品种经过驯化成功了。2001年,19万株文椰2号在文昌、万宁、东方、儋州等市县高产高收,农民们高兴地说:原来这椰子结40个果,现在能接80个,且口味香醇,不用推销,地头收购每个椰子果就能卖5元钱,比原来的品种一个多卖了3.8元。2002年,椰子所的专家们又从泰国引进文椰4号,当含有芋头香味的文椰4号成果后,地头收购价提高到10块钱一个,现在热科院培育的文椰2号、4号椰子树育苗,每株卖到50元和70元,而且供不应求,计算起来,新品种椰子树一亩增收1300多元,据椰子所的专家介绍:这种高品质的椰子树苗还处于推广阶段,未来5年,这种新品种将在海南推广种植到10万亩,实现年产1.8万个。近年来,椰子所还成功开发了椰子产业链,形成椰子下游产品产业化发展,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
 
坚持公益性
 
镜头一:时间:5月7日清晨4:30 地点:广东雷州半岛南华农场
 
茂密胶林中,四五十位胶农守在橡胶树旁,只见他们“全副武装”,背上背着一个像灭火器一样的铁罐子,右手握着割胶刀,左手不时地将一个带吸嘴的袋子吸在被割开的树干上,不一会儿,袋子就被乳白色的胶液充盈了。近距离观察发现,从铁罐子中伸出一条管子,这条管子直通那个袋子,袋子上有个控制开关。开关一打开,一股气浪便直冲割开的流胶口。这是胶农们正在使用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这项实用新技术是热科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科研成果。
 
现场割胶的胶农阿福说:“用这种方法割胶好处太多了,传统割胶法,一小时最多割60株,现在一小时最少割200株;传统割胶只用一把刀,围着树干至少要划开1/2的长口子,现在只需划1/8大小的口子,节约了树皮,从而延长了树的寿命。现实中,使用橡胶树气刺微割技术的好处远不止于此,气刺微割技术具有高产性、高效性和安全性,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采胶劳动生产率上突破了传统割胶的极限,据了解,我国现适合采用这种新技术的胶园有9.3万公顷。按常规割胶每胶工割胶面积30亩计,9.3万公顷胶园需胶工46500人,采用气刺微割技术后每个胶工割胶面积可达到60亩,只需23250个胶工,则可节省一半胶工,按每节省一个胶工企业减少开支2000元计,则企业可节约开支4500万元,两项合计,每年可增收节支近2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同时,由于气刺微割技术可大量节约树皮,从而延长胶树的经济寿命,对橡胶树这样的长期作物来说,其生态效益也是不言而喻的。再者,由于气刺微割技术对割胶技术操作的要求相对较低,可解决植胶企业老龄胶工的继续在岗问题。
 
为了推广普及这项新技术,热科院每年向广东、云南、海南等地胶农赠送十万套割胶设备。热科院橡胶所研究员校现周说:“那套武装胶农的设备是我们坚持数年研制出来的,作为科研工作者能看到科技成果转化,心里比吃了蜂蜜还甜!”
 
镜头二:时间:5月8日中午 地点:海南白沙邦溪木薯基地
 
“快照这个,一串长七个大木薯!”烈日炎炎下,一位农民举着他刚刚从地里拔出的一串木薯高兴地喊着。“你那不算稀奇,看我这个,粗得赶上我家的小脸盆了。”另一位农民用手抹着脸上的汗水,提着木薯喜气洋洋地说。咔嚓、咔嚓,木薯协会会长邦溪乡农民符永全端着照相机不停地照。“还是照这个吧!”话音刚落,一位农民把自己二岁多的小儿子放在一串木薯上,“站这儿,儿子!让人看看木薯肥得赛过儿子了!”这位农民急着把符永全喊过来。
 
邦溪木薯基地收获的木薯是热科院科研成果华南5号、华南8号,优质的品种给农民带来了喜悦。他们说,新品种亩产鲜薯平均增产28.11%,块根淀粉含量平均提高3.36个百分点,繁殖速度一下子提高了30—300倍。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提高了30%——50%。
 
从2009年以来,热科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华南5号、华南8号等15种木薯新品种在全国热区累计种植面积达42.33万公顷,累计增产鲜薯200.03万吨,新增利润8.00亿元,新增利税1.36亿元,同时热科院还先后为亚洲、非洲等40多个国家提供了这项援外技术。
 
在木薯产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热科院坚持免费供应优质品种木薯种苗的原则,由于木薯是无性繁殖,农民只要领到一棵木薯杆,就能持续这种产业。用农民自己的话说:“木薯杆是热科院的专家送来的财神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