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浦家齐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19 8:43:28
选择字号:
浦家齐:要用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多搞科研

 
□浦家齐
 
作为高等学校,不但要造就高质量的学生,还要造就高质量的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搞好教学,还要开展科研。应该支持高校教师在一个时段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而不要顾此失彼。要建立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良性秩序,一般地说,应该鼓励年轻教师多搞科研,中老年教师多搞教学。因为年轻教师思想活跃,正处于开展研究工作的盛期,接近学科前沿是他们的优势。他们也必须承担一部分教学工作,主要是上专业课、选修课,即本科高年级的课程。而中老年教师因为有科研和教学的经验积累,对学科有更深层次的感悟,应该鼓励他们更多地担任主干的基础课程。这就是说,科研经费的审批要向青年倾斜,并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标准。
 
但现在的情况常常是,年轻教师因为缺少工作基础,又没有高级职称,所以申请科研经费更加困难。学校为了照顾他们应对考核的需要,又往往分配给他们较多的教学任务作为抵挡。当他们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科研业绩,升上了教授职称,终于申请到科研经费了,已经到了四十挂零或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这时候他们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拿到了经费,是应该把精力集中了去做科研呢,还是去教学?目前大学教授很少上课、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而实际上科研和教学都没有搞好,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一些高校甚至几十年过去,昔日的青年教师已经退休,却仍然无力从这种秩序中拔出腿来。
 
对于高校中大多数课程(虽然不是一切课程)而言,都应该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科研底蕴。有些教师教学敬业,条理清晰、容易做笔记、复习考试也抓得住重点,受到学生欢迎,但是他们缺少科研经验,这种模式是不应该鼓励的。因为,在缺少科研底蕴的教学中,总是难免肤浅的缺点。青年时期是人生创造力最强的时期,因此也是科研工作的盛期。而大多数教师随着年龄增长,科研的高峰时期将逐步过去,这也支持他们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转向以教学为主的岗位。主干的基础课程应该由经历了研究工作磨砺的中年以上的教师来担纲,如此才能将研究方法和思路贯穿其中,才不会是一种仅仅与解题相对应的教学而已。
 
所以,青年教师应该按科研为主的岗位考核,而到了一定年龄以上(例如,50岁以上),即使他正主持着重大的科研项目,也应一律按教学为主岗位参加考核。在中间的年龄段(例如,35岁至50岁),教师可以按自己的情况,申请从科研为主岗位到教学为主岗位的切换。青年教师虽然应该以科研为主,但是他们仍然需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中年以上的教师却根据情况,可以允许一部分人潜心教学,不再承担科研任务。有些教师在科研上没有作出过出色的成就,但是后来可能成为出色的教学者,这并不证明科研的历练对于他们不重要。
 
科研工作的盛期是一个年龄段概念。这个年龄段总会过去,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幸免的自然规律,连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王选院士也曾说过这方面的体会。事实上现在有许多人是这个年龄段过去之后科研工作才走上轨道的。更多的人则因为年轻时得不到资助,精力陷于教学,一辈子也没有能够把科研开展起来。我们必须扭转这种秩序,以更大的力度来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而鼓励中老年教师集中精力搞好教学。例如,能否用一半以上的经费来支持青年教师开展科研?也许不能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有独立的课题,但是他们应该作为研究团队中的骨干。许多重大的科研项目将仍然由中年以上的教授来主持,但是在审批这些项目的时候,也要注重课题组中是否体现了青年教师的力量配备。高校应该在可能解决科研经费的前提下,才考虑青年教师的引进。我们都在探讨我国创新型人才为什么缺失的问题,我想一个很基本的原因恐怕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要把研究人员在其人生创造力最旺盛的年龄,安排到最需要创造力的岗位上去。
 
如果我们能够在高校鼓励青年教师多搞科研,中年以上教师多搞教学,就不但能较好地解决青年教师的培养问题,同时也能解决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以及高校学生的培养质量问题,建立起高等学校正常运行的人事秩序。(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1-05-19 A2 观察 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