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两位校友重新回到清华学堂前。中新社发 廖攀 摄
两岸清华大学4月24日共迎百年校庆,引发多家华文媒体关注。有评论说,清华扛起了一面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大旗,这份实实在在的“大担当”,使很多目光期盼清华的冷思考。
香港《文汇报》25日发表社论说,建设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还要注意留住一流人才。美国之所以能够保持领先国际的竞争优势,关键的一点就是千方百计吸引各国人才,为其所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就是美国大学吸收的重点对象。如今中国经济能力大大增强,国家应该为精英人才提供更优厚的生活、工作待遇,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配套环境,借以挽留高端人才。
《大公报》刊文说,清华在中国百年高校中并非最年长,而这份实实在在的“大担当”,让清华扛起了一面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大旗。大学历来被视为创新精神的承载地,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精英大学贵在精,贵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而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会有很多期盼的目光静待清华的冷思考。
《明报》报道形容说,官方在人民大会堂高规格庆祝。报道说,有不少学者指中国顶尖大学在学术、科研、教学等各方面紧盯世界一流水平的氛围仍不够;缺少全球化视野与平和心态等。
台湾《旺报》的报道以“冠盖云集”形容清华校庆,报道称,共迎校庆,对于两岸清华大学来说,已不是第一次。2001年清华90年校庆之际,两校就首次共同庆祝“生日”,进行师生互访,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联谊活动。
新加坡《联合早报》25日刊文注意到,胡锦涛的讲话重申纲要提出的“提高质量”重点,并且也肯定独立思考的意义。有国内舆论与观察人士一般认为,高校改革的关键是让大学纠正过度产业化的倾向,还原大学为学术共同体。否则,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恐怕将可望而不可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