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新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1-2-13 16:08:24
选择字号:
评论:撤销造假奖项是对中国科技拨款体制的当头棒喝
 
科技部日前发布公告称,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奖项目“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的推荐材料中,存在代表著作严重抄袭和经济效益数据不实的问题,根据规定,决定撤销该项目所获得的奖项,收回证书,追回奖金。
 
新闻媒体在关注这一事件的时候,多数认为这是我国依法规范科技奖励行为的重要举措。但在笔者看来,这是对我国科技拨款体制的当头棒喝。
 
众所周知,我国的科技拨款体制和教育拨款机制一样,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也因此,当前我国科技拨款机制有以下特点:
 
第一,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长官意志非常普遍。无论是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还是项目的鉴定和奖励,都由科技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在这样的拨款体制下,科研立项和奖励申报弄虚作假非常普遍。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获得科研立项或者科研奖励,千方百计地博得一官半职,因为只有这样,才有获得科研立项和奖励申报的可能性。
 
或许是为了淡化官本位体制带来的弊端,科技主管部门在组织有关奖项评审的时候,引入了专家委员会制度。而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仍然由科技主管部门聘任,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与被评审科研人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上海交通大学某科研项目小组就曾经通过购买电子元器件的方式,以极其拙劣的手段骗过了评审专家的眼睛。此次被撤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项,同样通过了复杂的评审程序,最终之所以能够获得奖励,完全是由于官本位评审体制所造成的。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行政主导的评审体制,类似的弄虚作假现象还会发生。
 
第二,中国的科研拨款体制往往是“先结婚后恋爱”——在行政主导的拨款体制下,负责科技资源配置的官员往往并不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走向和科学家研究的基本需求,而在拨款体制上采用非常奇特的申报制度——科研部门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报材料,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材料而不是科研成果决定拨款的数额。在这样的拨款体制下,善于弄虚作假的科研部门,往往更容易获得资助;善于投机钻营的科研部门,往往更容易获得科研奖励。这其实是一种不尊重科学研究规律的拨款体制,它不仅不利于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中国的科学研究出现了急功近利的现象。如果不尽快改变这种科研拨款体制,那么,还会有更多的人通过虚假申报获取国家的科研奖励资金。
 
一些关系全局战略性的科研项目,固然能够带动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但绝不应因此而忽视了基础性的常规科研项目,否则会导致中国整体科研实力反而有所下降。中国应该把90%以上的经费用于基础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培养大批的科研队伍,为中国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现在这种“以科研项目代替科研政策”,“以项目奖励鼓励科技创新”的做法,违背了科研发展的规律,很可能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埋下隐患。
 
事实上,国家的科技拨款政策就应该注重基础科学研究,把主要的经费用于科技人员的基础性研究方面,而不是把有限的经费主要用于少数重大项目、用于奖励那些成功者,因为这样做将会面临极大的机会成本,甚至可以导致整个国家的科研整体实力下降。科学研究是一个风险性很大的工作,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以成败论英雄。
 
国家科研教育经费是否用在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方面,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教育政策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科技拨款体制应当是雪中送炭而不应该是锦上添花,不应该把大量的经费用于那些功成名就的科技人员身上,而应该关心那些青少年科技工作者,为他们开展科学研究营造宽松的环境,为他们从事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
 
所以说,此次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是一种当头棒喝。我们应当放弃各种名目繁多的所谓科研奖励计划,用有限的国家科研经费踏踏实实地资助那些基础性的科研项目,让更多的科学家享受国家科研拨款的阳光雨露,让青少年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作者乔新生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