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南宁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8 8:32:52
选择字号:
郑南宁院士:我们从钱学森那里学到什么

 
郑南宁
 
今年是享誉世界的人民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最受崇敬的校友之一——钱学森的百年诞辰。如今,“钱学森”这个响亮的名字和“钱学森之问”所引发的深思,对于他的母校,乃至中国高等教育来说,已成为一种大学的精神象征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力量源泉。
 
我们纪念这样一位伟人,就是要让他的精神和思想永存。从钱学森那里,我们学到什么?他激发我们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怎样的思考与实践?谨以此文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
 
“大成智慧学”引导下的优秀人才培养
 
西安交大作为钱学森母校之一,更有责任去践行钱老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学习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现在大学培养的大多数学生与过去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我们在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在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艺术修养和道德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未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而这些方面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认为,科学家不仅要有自然科学知识,还要有哲学和人文艺术修养。从钱学森当年在交通大学孜孜不倦、严谨求学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人才成长的规律。2006年,西安交大就开始思考,如何践行钱学森学长的教育思想?如何去培养有思想、有理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然而教学改革不能只是理念的探讨,需要根据大学的文化和自身的特色,在实践中探寻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根据钱学森的教育思想,并结合西安交通大学自身的特点,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07年开始在一年级本科新生中选拔各方面基础好的学生,组建钱学森实验班,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环境、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师”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
 
钱学森实验班的教学团队由来自不同学院的优秀教师组成。学校为钱学森实验班专门设计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启发式、小班讨论的课堂教学方式,二年级前不分专业,主修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人文艺术和创意制作等课程。教学过程强调因材施教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钱学森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要让师生共同追求学识成为一种习惯。这样做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学术批判、人文包容、彰显个性、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
 
回答“钱学森之问”需全社会努力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科学大师的出现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环境,从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出,他们取得的科学成就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与国家的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因此,“钱学森之问”作为一个世纪之问,不能单纯从大学的人才培养角度来回答。
 
如何回答“钱学森之问”不仅是大学的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更要将“钱学森之问”放在一个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去思考,不能简单地苛求只靠现在的大学教育培养出科学巨人。
 
创新是科学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大学教育就能完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创新需要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基础,而培养大学生这些方面的基础正是大学教育必须要承担的责任。这便是钱学森实验班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钱学森实验班的创办,不是简单地为了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在办班之初就有一个系统的思考,那就是要立足于西安交大的文化和精神,以培养“全人”为导向,在学习钱老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
 
在原有的教学传统中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对教学如何组织,师生互动如何实现,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和实践等等,这都是我们创建钱学森实验班以来一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教育就是要让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让后进的学生跟上来。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有教无类。
 
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我们办钱学森实验班,目前只能从一小部分学生入手,探索如何在课程设置、教师配置、教学组织等方面的改革来实现因材施教,尽管是培养少数优秀拔尖人才,但是我们要使全体本科生都能受惠于这个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先进教材等好的经验和内容。2010年西安交大在完善新的本科培养方案中,就吸收了钱学森实验班的教改经验。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人才培养
 
今年恰逢首届钱学森实验班学生毕业。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钱学森实验班有两个地方超出我们的预料:一是担任教师的责任心很强,他们呵护学生的心情和师生的互动;二是钱学森实验班学生的活泼、社团组织的活动、学生的团结和创造性。
 
从这些学生的成长中可以看出,学生一旦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努力去做,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学习能量。现在西安交大已将师生的互动教学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就是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大学本科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大学有责任启迪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本科教育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要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精神、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本身是一个缓慢、优雅和美妙的过程,不能有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态。教育的本质就是要让受教育者在校园里能充满兴趣快乐学习,身心都能健康成长,成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并通过思想的引导,成为我们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想在钱老读大学的时代,当时能够进到交通大学学习的学生,定是同龄人中为数很少的佼佼者。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在大众化教育下培养优秀人才;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禁锢,使得中国的教育充满活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作为大学的领导者更要清醒地认识到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变化和新挑战,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育人实践来回答国家和社会公众对大学人才培养的诉求。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科学时报》 (2011-12-08 A3 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