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亚军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7 8:30:10
选择字号:
评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背后的隐忧
 
翟亚军
 
一系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政策的出台和相关措施的实施,显示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的山雨欲来之势。但是,这些政策和措施真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利好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真的能“被大发展”吗?
 
我国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1991年3月,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被批准为首批试行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试点单位,当年招生105人。此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截至2006年,共批准设立了16种专业学位,具有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达到402所,累计招生61万人。2007年,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宏观设计,总体规划,积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的方针指导下,我国专业学位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新增19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1431个。2009年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7万余人,约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收总数的16%;2010年占到了25%,并计划2011年达到30%以上,2015年则提高到50%以上。
 
如果以2009年作为分界点,我们发现,不论在专业学位类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2009年至2011年不到3年时间内的增长规模几乎和1991年到2008年的18年持平。面对惊人的增长速度,人们不禁会产生某种忧虑:专业学位教育大发展究竟是水到渠成还是拔苗助长?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需要。但是,发展不是仅有良好的愿望就能达到的,它还需要足够的条件作支撑。而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在观念、体制还是机制上我们似乎都还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专业学位低科学学位一等的观念依然有很大的市场。虽然政策和理论总在强调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位类型,二者只有培养规格的侧重,并无层次的高低。但是,长期以来,专业学位一直是作为科学学位的附庸或点缀而存在——即使是在极度张扬专业学位重要性的今天,专业学位仍然不能与科学学位比肩齐声,这可以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情况管窥一二,有数据显示,一些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明显不足,优秀生源尤其缺乏。
 
其次,专业学位教育的大发展带有明显的行政性色彩。国外经验的鼓舞和现实需求的刺激,使得政府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大发展已势不可挡,以极大的热情大幅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但是,从对生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专业学位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
 
第三,从运行机制来看,专业学位并没有摆脱新瓶装旧酒的窠臼。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两种体系,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于培养目标的不同,高等教育越成熟,两个体系的划分越明晰。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知识结构和质量标准的不同,同时对招生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培养单位的培养方案来看,导师还是那些导师,课程还是那些课程,模式还是那种模式,只是授予学位类型从科学学位变成了专业学位而已。
 
我国一系列专业学位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是学位类型的二元划分法,学位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专业学位涵盖了科学学位之外的所有学位类型。如果说,二分法在专业学位制度建立初期还表现出一定的合理性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局限和弊端则日渐显现。而沿用过时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一些相悖政策的出台:2009年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只招收往届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业背景和工作经历;2009年后,专业学位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开放,2010年增招的硕士研究生全部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矛盾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专业学位理论认识的不足,而如果不能从本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实践上的盲动将会愈演愈烈。
 
从一种失调走向另一种失调。随着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调整学位类型结构,加大专业学位比例成为改革的主要目标。可以说,经过努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学位类型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但是,什么样的比例才算合理?其确定根据是什么?
 
还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在两种类型学位结构得到一定优化的同时,专业学位内部结构的失调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而言,国家在对招生单位总指标限定的情况下,将指标在各专业领域内的分配权交由招生单位,而一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任务,在指标分配上主要考虑考生的意愿。在此情况下,专业学位内部结构的优化如何保证?研究生教育结构是否会从一种失调走向另外一种失调?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需要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期待。但是,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我们大力提倡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但是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学术上不敌科学学位获得者,在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上与有一定职业背景的往届生也不能相提并论,其优势和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真的能通过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解决吗?如果仅从救市而言,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充其量只是延缓了矛盾的爆发,但是延缓矛盾的同时,可能又激发了新的矛盾。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直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生机勃勃的动力之源。改革的道路总是曲曲折折,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盲动的借口。毕竟,教育试错的成本太高,对此,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
 
《科学时报》 (2011-11-17 B1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