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洪莉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10 8:46:30
选择字号:
2013年后,中国每年将约有120万男光棍产生
性别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应对性别失衡须未雨绸缪
 
程洪莉 本报记者 张行勇
 
“性别失衡危害很大,对个人、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在近日于西安举行的性别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目前,性别失衡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女性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对男孩偏好比较强烈的国家。初步估计,全球范围内女性缺失数量已超过1亿。
 
据与会专家介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女孩死亡水平偏高;印度出生性别比(每100名新出生女婴对应的男婴数)和女孩死亡水平都偏高;越南由20世纪80年代的正常出生性别比升高到2010年的111.2。而根据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李树茁团队进行的人口学估算,2013年后,中国每年将约有120万男性找不到初婚对象。
 
性别失衡带来的巨大挑战
 
“表面上,女性短缺和男性过剩状态下的性别失衡会导致部分男性失婚,妇女价值有所提升,但其实却直接剥夺了未出生女性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李树茁说。
 
西安交大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9年完成的涵盖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百村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确已存在一定规模的大龄未婚男性群体,并且这一现象呈现出向我国西部地区聚集的态势。
 
事实上,偏远、贫困地区男性的婚姻、家庭由于性别失衡得不到保障,由此诱发的拐卖妇女、强迫妇女结婚等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性别失衡还会通过人口流动、寄居等方式扩展到整个社会,未来社会在心理疾病、性病等公共健康领域将面临巨大挑战。如果因性别失衡而出现的弱势群体逐渐增多,可能引发其他社会矛盾,对国家稳定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李树茁认为,男权主义在现代社会依旧根深蒂固,延续香火等传统观念盛行,以及社会上在就业、医疗等方面对女孩的歧视性待遇,加上流产、B超等现代科技为民众选择性生育提供条件等,都是加深性别失衡的重要原因。
 
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遏制
 
对于中国性别失衡的发展态势及治理效果,李树茁还是持乐观态度。他说,在这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战略性社会行动中,中国女孩和女性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出生性别比的升高势头得到遏制,性别比从2009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119.45降到了2010年的118.06就是最好的证明。
 
国际社会的经验表明,在具有强烈男孩偏好的国家,性别比可能存在一个逐步上升、高位徘徊、逐步下降和趋于正常的发展规律。韩国、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都曾经历此过程。
 
李树茁认为,中国大陆出生人口性别比已到了高位徘徊、准备下降的时期,这与观测到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治理经验相符合。
 
但李树茁同时指出,由于过去30年性别比失衡的累积效果,其社会后果逐步显现,对出生性别比偏高导致的后果治理应未雨绸缪,早日提上政府和社会的议事日程。
 
女孩,一个都不能少
 
早在20多年前,李树茁研究团队即揭示了中国存在性别比和女孩死亡水平均偏高的现状,并提出了通过社区发展和公共政策创新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战略思路。
 
2000年,西安交大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率先在安徽巢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的政策实验区,“政策引导+文化宣传”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安徽省将此行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关爱女孩工程”。2003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24个省的24个县区,进行“关爱女孩行动”国家级试点。2006年,国务院将其发展为全国战略性的“关爱女孩行动”,并坚持长期开展,成为中国治理出生性别比的政策体系和战略平台,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可。
 
近三年来,以李树茁为首席专家的教育部“中国的性别失衡与公共安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改善女孩生存环境、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2009年2月,美国《科学》杂志以《女孩,一个都不能少》为题对其团队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报道,正面评价了中国政府在改善女孩生存、促进性别平等方面的努力。
 
此外,中国政府在法律、政策层面也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母婴保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中,都明确指出,“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从今年8月开始,到明年3月,人口计生委、公安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卫生部和全国妇联的专项行动一直在开展,依法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科学时报》 (2011-11-10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