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锋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9 8:08:20
选择字号:
王陇德院士:脑卒中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
 
本报记者 潘锋
 
以“慢性病防治的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410次香山科学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指出,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脑卒中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并成为部分城镇和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是一项重大的国民健康干预系统工程,刻不容缓。
 
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四高”特点。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在谈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流行特点时,王陇德分析说,影响慢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生活行为和习惯。大量的医学研究表明,脑卒中发生最主要、最基础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多种慢性病所共同具有的危险因素。
 
“像这样一个完全可以防控的疾病,在中国每年正在发生着大量不该发生的死亡和致残,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王陇德说。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美国开始了脑卒中的人群防治。50多年间,脑卒中死亡率下降60%。过去的40年,脑卒中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一倍,而同期在发达国家则降低了42%。第66届联合国大会宣言明确指出:“更加优先重视慢病的监测、早期发现、筛查,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控制;同时实施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保护那些有高患病风险的人群。”
 
王陇德说,我国脑卒中防控的主要目标是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十二五”末,争取发病率上升控制在5%以内,死亡率降低10%。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采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高危因素筛查和针对性干预等措施,建立科学的脑卒中防控工程体系。脑卒中防控工程的宏观策略是,“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高素养,教育先行”,“高危筛查,目标干预”。国内外实践证明,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将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要集成超声、影像、医疗、康复、宣教等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通过组建卒中基地医院,建立卒中筛查门诊,设立卒中单元病房;对住院患者筛查卒中复发或再发的可能并给予及时干预,而不能仅仅只是治疗;要以标准和指南为指引,规范化筛查和风险评估,同时给病人提供最佳的干预方案。要开展工作绩效的动态评价与控制,对高危人群进行前瞻队列观察,争取3年内建立起100万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数据库,并根据筛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尽快降低脑卒中的发病、死亡和伤残率。
 
但王陇德坦言,当前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缺乏明确的防控策略及具体的工作规划,适宜技术普及程度低,也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希望通过脑卒中防控的实践,为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科学时报》 (2011-11-0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