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勉愈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5 8:59:32
选择字号:
访美国教授:科学教育培养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本报见习记者 郭勉愈
 
本报日前刊发了一组探讨中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的文章,旨在反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国际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数学与科学教育系主任诺曼·里德曼教授及其夫人、同为该系教授的朱迪·里德曼。
 
诺曼·里德曼和朱迪·里德曼均为国际著名的科学教育专家,主要致力于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教育的研究。近年来,他们经常来华参加科学教育方面的学术活动,足迹遍及台湾、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昆明等地,在这些地方发表学术演讲并进行教师培训。
 
在采访中,诺曼和朱迪就科学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及目前中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科学教育应尽早开始
 
诺曼指出,科学教育应当尽早开始。儿童应该从幼儿园就接受科学教育,一直贯穿整个小学教育阶段。
 
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否应当针对每个年级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标准这个问题,诺曼认为,教学内容标准应该涵盖年级段或年级范围,例如幼儿园到2年级、3~5年级,而不是针对每一个年级给出具体的标准。因为人们无法确切了解学生什么时候能够学习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对此,朱迪进一步解释说,就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所表明的,人们无法为具体的内容确定具体的点。
 
那么,科学课程应该实行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呢?朱迪表示,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综合课程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原因之一是,科学教师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是高度分科化的。美国也有综合科学课,在相应的教师培养中,最常见的做法是职前教师在生物、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上各花1/4的时间接受教育。但它不是真正的整合,仍然是4个分开的领域。比整合更好的概念应当是“联系”。例如,一名生物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把他们在生物课上学到的东西和在其他科学课里学到的东西联系起来。这样或许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科学本质与科学探究的内涵
 
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标准和2010年8月完成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送审稿都强调了学生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理解。
 
谈到这两个核心理念,诺曼说,传统上科学的本质仅限于科学知识的特征,例如,它是暂定性的,它是否涉及创造性,是否涉及主观性,等等。这些特征来自于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也就是科学探究。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以及这个知识生产过程的种种局限,并知道如何从事科学探究。
 
如果学生或者公众想要在涉及科学的个人或公共问题上作出明智的决策,他们必须懂得科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应当具备的能力。科学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懂得这些知识的可信度——例如知识是绝对的还是可变的。所以,科学知识、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这三者共同缔造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科学课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这是国际科学教育界公认的理念。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探究式教学,而我国直到2001年才开始强调探究式教学。
 
朱迪表示,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是:让学生通过科学家做科学的方式来学习科学。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就像科学家所做的一样。这背后的逻辑是,如果学生所处的科学课堂模仿或复制科学家们研究科学的方式,则他们的科学学习将取得最好的效果。
 
诺曼补充说,探究有不同的层次。最低的层次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序,甚至提前告诉学生答案,但是至少学生自己要花时间重复这一切。在高一级的层次上,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和程序,但是不告诉学生答案。最高的层次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研究程序,并自己得出答案。
 
目前,我国不少科学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在理解上还不到位。诺曼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几年前他和朱迪曾经与北京、香港的两所大学的科学教育研究人员一起观看一些物理课堂教学录像。录像是我国某地举行的一次教学竞赛,是课堂教师们自认为最好的探究式教学。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的物理教师观看录像后评价非常不同。从录像上看,中国大陆的教师仿佛认为大量提问就是探究。而观看了录像的美国教师则认为,中国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根本不是探究——尽管录像中的教师问了很多问题。
 
朱迪总结说,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解决问题的程序,还有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提问、使用多媒体、学生分组讨论等等,都只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探究式教学本身。
 
《科学时报》 (2011-10-25 A4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