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文绍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24 8:09:42
选择字号:
河南科技大学卜文绍教授:给科学基金的两条建议
 
□卜文绍
 
作为一个参与和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轻人,我对科学基金申请、评审过程相对的公平公正性非常认可,但也听到一些关于申请、评审的问题,看到科学基金资助中的“马太效应”——“牛人”不断获得基金资助,而初入科研领域、急需科研经费的青年学者却很难染指。
 
为把钱投到该投且急需的地方,加速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促使在研项目做得更好,尽可能发挥国家科研经费的效益,我对科学基金有两条建议,希望能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是建议函评像其他很多评审一样,采用“掐头去尾”法。
 
科学基金现行的函评、会评制度设计非常好。但近年来也能听到或在网上看到有专家抱怨评审中接到电话请求“关照”,以及个别申请者怀疑自己的申请被“恶意”差评的抱怨。
 
为进一步提高科学基金函评的公平性,函评在采用分档评分制(A、B、C、D)时,建议增加一两个评审专家,在五六个函评结果中掐头去尾(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取中间的三四个函审意见为参考依据,得出综合评价意见,决定是否资助。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评审专家个人好恶,影响申请结果。比如,可在很大限度上避免有潜力的科研思想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对手据为己有,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人情世故而虚假抬高评分的问题。
 
二是建议一个人可同时参与多个项目(如最多三个),但严格限制同时主持多个基金项目。
 
某些能力较强的研究人员可能不认同该建议。但要知道,如果某人真有过人的科研水平和潜力,也不必惧怕只限一项的框框,他拿到一个项目后如果能很好完成,做出优秀的成果,紧接着第二个项目的申请肯定会很顺利;或者可用优秀成果申请提前结题,缩短在研项目周期,这样也不耽误事,还有经费。要知道除北京、上海、广东等科研实力较强的省市外,很多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申请好多年才能拿到一个项目,有的甚至为之奋斗10多年也未获资助。
 
对那些能力强、水平高、有余力的科研人员,可以让他们去争取更高层次的重点项目、重大项目、“973”等其他的大项目或工程,以便为国家科研水平提高作出更大贡献。总之,只要真的水平高,照样能比别人多拿项目多出成果。
 
另一方面,让同一个人同时主持多个基金项目,会导致本就不多的国家经费资源过度集中于部分人手中,导致整体效益降低,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从短期看,将经费给初入行者可能使科学基金的效率低些,但经费过度集中不利于国家整体科研人才队伍才能的发挥和成长,不利于国家人才体系的全面培养和建设,会导致很多有培养潜力的科研人员因长期得不到资助而荒废科研青春,这样从长远看会降低科学基金的使用效率。
 
连续申请、主持多个项目,不可避免会出现多个项目在“任务内容上过多交叉重叠”,这也是不合理现象,会造成重复资助,资金浪费。(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
 
《科学时报》 (2011-10-24 A4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