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向春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19 8:44:47
选择字号:
军事医学科学院杨瑞馥:探索微生物世界科学奥秘
 
□于向春
 
鼠疫,被称为黑色杀手,曾三次肆虐全球,造成1.6亿人丧命,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杨瑞馥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与鼠疫作斗争,致力于研究鼠疫菌的进化、传播与致病机制调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鉴于该团队产生的广泛影响力,2010年在巴西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耶尔森氏菌大会决定,下一届大会将首次在中国召开,并由杨瑞馥担任大会主席。
 
1988年,杨瑞馥考取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从此,他埋头于病原细菌学和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并逐渐在病原细菌基因组学、微生物法医学病原溯源数据库和上转发光生物传感器等方面有所建树。2002年,杨瑞馥被评为总后勤部“科技银星”;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对于成绩,杨瑞馥说,这是科研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要归功于军事医学院提供的环境和平台。
 
杨瑞馥把科研当做艺术品创作,反复推敲、不断雕琢。在一次应急任务中,为证明标本中存在某种病原菌,光是用于标本检测的引物,就设计了6对。凭着严谨的作风,最终得出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上级部门提供了权威的检测结果。
 
2010年,玉树发生强烈地震。该地区是我国最活跃的鼠疫疫源地之一。杨瑞馥迅速提出“要高度重视鼠疫防控工作”的建议,受到国家、军队和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在防疫指挥中发挥了重要决策咨询作用。
 
杨瑞馥很重视学科发展的前沿,将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新材料科学技术应用于细菌学和微生物检验领域。美国“9·11”事件后发生的炭疽白色信件事件促使了微生物法医学这一新学科的诞生。杨瑞馥敏锐地把握住这一信息,及时组织同行开展调研,编著《微生物法医学》专著,为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他还组织实验室成员投身于该学科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以鼠疫菌为模型的微生物法医学溯源基础数据库。
 
杨瑞馥力推科研合作,主张与相关单位加强沟通,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形成一致的科研共同体。从2002年开始,与华大基因展开合作,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病原细菌基因组测序研究。2003年4月,在抗击SARS的关键时期,在分离病原体后,与华大基因合作,迅速组织测定该基因组序列,为SARS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他的团队还与德、美等国科学家合作,确定了鼠疫菌的起源、变异和疫源地的扩散关系,研究论文发表在2010年的《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在人才培养中,杨瑞馥强调要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和优点。他积极为年轻人提供施展平台,鼓励他们“走出去”,拓宽思维视野,鼓励他们在自己负责的领域内独立申请课题。20年来,杨瑞馥共培养研究生40余人次,毕业生在科研、教学和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年来,杨瑞馥先后承担“973”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几十项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0,累计H因子22,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53.5。“作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也成为激励杨瑞馥不断前行的目标。
 
《科学时报》 (2011-10-19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