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舵 陈钢 蔡玉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2011-1-19 9:07:34
选择字号:
中国半数科技成果沦为“展品” 产业化严重偏低
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尚存运转瓶颈
 
我国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数量近年持续快速增长,但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仍然严重偏低。记者近日在北京、陕西、江苏等地调研了解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应用型科研尚未完全遵循市场导向,产学研用结合存在“拉郎配”现象,新产品产业化服务体系也很薄弱。科研立项、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三大环节尚存运转瓶颈,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科研价值难以形成生产力。
 
半数科技成果成“展品”
 
在记者调查中,大部分专家反映,我国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大约有一半是不可转化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本来为了应用的技术成果,但因为在科研立项的时候就“脱离了实际”,成果鉴定之后,只能束之高阁成为“展品”。
 
经过改革探索,高校、科研院所原先相对独立、封闭的科研体制已经有所改善;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推广逐步打通;科研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技投入和成果产出的主体逐渐多元化。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以每年20%左右的比例增长,年投入额达到4600多亿元,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有3万多项。然而,不容回避的是,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依然没有明显改观。
 
在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在发言时指出,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周治平说:“我国一些应用技术研究的首要目标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而不注重实用价值,立项开始就决定了只能是‘展品’。比如,32纳米的芯片处理器制造技术,英特尔已经推出,我国科研部门也准备投入研究。然而,根据目前的立项要求,就算我们研究出来尖端的32纳米技术,与之配套的光刻、薄膜沉积、化学抛光、离子注入等生产工艺也根本不具备,技术变为成果十分渺茫。”
 
西安交大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席保锋说,目前我国许多科研活动的开展以申报项目、开展研究、报奖、鉴定为主,科技成果的数量主要表现为:成果鉴定、各级获奖、专利,而不是以最终形成产品、商品来认定和评价,难以促使科研活动更好地联系实际。这种评价体系重视了科技成果的“技术价值”,而忽略了“市场价值”。
 
“夹生”技术难消化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应用技术研究突破中试环节,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记者调查发现,因为企业与科研机构,特别是高校的价值体系不同,一些产学研合作“重形式、轻内容”,产生了许多难以消化的“夹生”技术,这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另一原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长期以来,科研人员的技术,从实验室成果变成产品,往往需要大量投入,进行一系列市场化导向的研发,企业并不一定很看好。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杜进平说:“比如科研机构研究出一种生物农药配方,理论上很好,但其生产成本、使用便捷程度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就会看不上。”
 
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我国企业承担科技计划项目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5%以上的项目都有企业参与;863计划课题依托单位中,企业占30%;国家重大专项课题中,企业牵头的超过50%。一些研究者认为,尽管目前许多科研项目有企业参与,却未能完全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市场总监张建宁说,目前很多科研项目的确立,形式上经过了市场调研,征集了相关企业的建议,也可能有企业参与项目,但并没有完全改变科研立项的学术思维。从科研项目最初的指南到后期的评审,还是专家在主导,难以真正体现“市场意识”。
 
一些科研人员举例说,关于传感网的技术,全世界的研究都在“钻牛角尖”,产业界普遍认为这项技术不可转化应用,但我国一些机构还在大力投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此外,我国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项目”,已做了5年,在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通信企业这几年忙于3G技术的开发应用,这个项目近期才进入试商用阶段,项目的效益有所延迟。
 
走向市场需助力
 
据科技部提供的数据,2007年至2009年,我国应用技术成果未应用或停用的原因,主要是资金问题,各年度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其次是技术问题、市场问题、政策问题、管理问题,市场问题所占比例保持在10%左右。从产品到商品,是应用科技成果价值的最终体现,一些成果没有迈过这道“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又一原因。
 
北京依科曼生物技术公司董事长杜进平说:“目前很多风险投资‘不担风险’是造成许多科技成果止步市场的重要原因。我们企业2008年创立之初,找了四五家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拿到钱,如果不是当时找了两个自然人合作,我的公司早就消失了,更谈不上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北京格林曼光电科技公司是一家研发、生产节能LED灯饰的小型企业,公司总裁张华说:“对节能产品而言,推广应有利于社会发展,但往往生产成本高,消费者接受程度低,市场推广难度大,如果得不到政府的扶持,失败的风险就很高。”张华告诉记者,她前几年在珠海创业时,当地一家企业开发生产的中央空调尽管质量不错,但多年进不了政府采购目录,“这样就很不利于技术创新、技术转化。”
 
新的技术产品走向市场,既是研发的目标,也是持续创新的动力,却往往受到制约。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梅永红说,在市场应用中改进和提高,是技术进步的基本规律。对于企业来说,在应用中持续改进是一个累积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技术能力成长的过程,但我们的政策导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目前,我国政府采购市场中,轿车、电梯、计算机、通信设备,打印机、软件等大宗采购,基本上为外国企业所垄断,有些大型工程设备优先采购国外产品,有些地方政府采购外国企业软件的比例高达90%以上,形成了对我国自主创新产品的市场壁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