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7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在刚刚结束考察返回青岛的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共享航次中,科考队员在西太平洋海域成功布放6100米深海测流潜标,这是中国迄今在大洋成功布放的最深观测潜(浮)标。
据介绍,“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计划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8个国家、19家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国际合作计划。此次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共享航次是该计划启动以来,中国首次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大型考察,实现了海洋调查资源的共享。
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敦欣介绍,该6100米潜标是国际上在该海域布放的最深测流潜标,布放海域海流强劲多变、海底地形陡峭,布放难度较大。此次成功布放,实现了通过声通机连续收取15天的海流观测数据,发现该处的棉兰老潜流(MUC)非常强劲,达到意想不到的流速。这为深入了解棉兰老潜流动力学、太平洋西边界流动力结构及其对热量输送和气候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科学实践意义。
据悉,该6100米潜标的成功布放除具重要科学意义外,对中国大洋观测潜标设计、投放技术的发展,大洋潜(浮)标观测网建设和进一步推动NPOCE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