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邓子新院士:做科研需要关注冷门 |
发现的灵感在不寻常地关注异常,创新的真谛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 |
古朴的武大樱顶老图书馆9月18日下午迎来了近两百名师生“捧场”——武汉大学首位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该校药学院新任院长、著名微生物学家
邓子新教授在这里主持第14期“珞珈讲坛”,与师生们交流实验室创新文化,来听讲座的师生将本来就不十分宽敞的老图书馆挤了个水泄不通。
“科研工作需要关注冷门”
有关对待科研工作中的“冷门”和“热门”所该持有的态度,邓子新院士认为,科学发展需要关注冷门,因为一旦冷门“捂热”了,就会让所有的人“大开眼界”。
邓子新介绍了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发现DNA上第六种元素——硫的过程,这正是从DNA降解实验室每天都会发现的普通现象着手,经过了近20年的科研探索,最终由“一次错误的实验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果”,从而“捂”出了《环球科学》2007全球十大科学新闻,也让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备受生物界关注。
邓子新说,实验室充满“冷”和“热”,冷门科研可以带来意外的惊喜,科研工作者不要过于喜好进热门淘金。“发现的灵感在于不寻常地关注异常,创新的真谛就是不唯理地追求真理。”邓子新告诫青年学生,科研工作不能做“追星族”,不能盲目跟风,“不是发表的论文越多越好,创新和激情是成功科学家的基本要素”。
“研究生应担一些‘杂事’”
报告会后,邓子新院士与在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有学生提问,在做项目和应付老师交给自己的“杂事”之间该如何协调?
“我比珍惜自己的时间还要珍惜研究生的时间。”邓院士笑言,现在实验室的条件大大改善了,研究生的“杂工”任务要少得多。如果不是被要求去买菜这类琐事,应该还是可以承担一些“杂事”,这也是一种接触社会的能力。
一位学生很好奇,这次邓子新回武汉担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是否会致力于在武汉发展抗生素产业。邓子新回答:“我这个人做事的风格跟我做科研一样,哪里有机会,哪里有发挥我空间的舞台,我就会去做。” 他表示,肯定会着力进行抗生素的研究,但回武汉的目的不仅仅是将抗生素产业做大。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