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杰 林颖颖 来源:新闻晨报 发布时间:2010-9-19 10:44:48
选择字号:
复旦校长:教师“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
 
作为学生,如何理解成功?作为老师,如何实践师德?作为学校,如何看待教育的目的?9月17日上午,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从种种怪现状说起,痛批校园内外弥漫的“成功秘诀说”、“教师走穴风”、“教育谋官论”。他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加重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丰富的思想和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
 
大学生太过急功近利
 
“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
 
“我深刻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对成功的理解非常偏颇。什么叫成功?”杨玉良在讲话中举了个例子:前些时,加拿大总督到复旦大学访问,此人是海地移民。她在学校发表演讲时,好几个学生都绕着一个问题:“你从海地移民到加拿大,当了总督,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杨玉良直言:“初听这句话没问题,但仔细想想,问这个问题的学生无非想从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所谓成功的秘诀,早点成为风云人物。实际上有些问题可能更有力,比如总督女士你平时读多少书?花多少时间在社会实践上?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在加拿大时感受到什么文化冲突?”
 
还有个奇怪现象一直让杨玉良印象深刻:学校邀请了某个大学者做学术报告,总有些学生在报告结束后一拥而上,把事先准备好的推荐信拿出来,直截了当地说:“请您签个名,我要去美国。”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并不新,但随着时代不同,表现方式和严重程度不同。
 
学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杨玉良觉得,大家可以把这些归咎为社会本来就是功利的。但非常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教师疏于读书
 
“学生也在看着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在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如果要把上课的东西讲掉,那是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讲课内容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但是好的教师是要不断地自我改进。”杨玉良坦言,时下大学有很多教师,至少在理科方面,平时不大读书,只读一些学科方面的文献。“按理说,我带一个学生,会告诉学生要读什么文献。学生有抄袭,我马上就知道。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导师会失职呢?学生抄袭了,老师都不知道。说句难听点的,老师自己连文献都没看全。”
 
对于时下教师的“走穴之风”,杨玉良说了一段亲身经历:自己当副校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从主持人处知道一位大学教授40分钟“出场费”高达20万元,特别是经济学家。杨玉良总结这类人很容易陷入一种糟糕状态:被各地邀请,比如去深圳讲完之后,人家请你吃、请你喝、请你参观,回来后又到苏州去讲,就把深圳的内容加进去。“为社会服务是大学应该有的责任,但必须在深入细致的学理研究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这种风气对学生的危害很大,学生也在看着你,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教师来说,‘身正为范’比‘学高为师’更重要。”
 
教育是要培养学生责任感
 
“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各种活动能力,而是要丰富他的思想”
 
杨玉良在讲话中指出,现在有些人可以做到不顾礼仪廉耻。实际上一个国家精神的衰败和一个国家文化的衰弱,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脸皮变厚,没有羞耻感,甚至连说羞耻,都变成一种“套话”。
 
杨玉良说,他曾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贪官被判刑后接受采访。“回答也是套话:‘辜负了党对我的培养……’其实他基本的伦理道德都丧失了。”
 
还有一个买官者的一句话也让杨玉良大跌眼镜:“记者采访他,他说:‘我知道是违法的’。那么知道是违法的,为什么还这样做?他说:‘我无非是想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听听好像是笑话。仔细想想,我们内在基本价值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在整个教育里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各种活动能力,到后来到市政府当个办公厅主任,而是要丰富他的思想。”杨玉良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那么即使以后当了官,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超级显微镜”,深度探索微观世界 《自然》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