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丙奇 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时间:2010-8-11 12:58:39
选择字号:
熊丙奇:应把“炮轰”变为大学决策的力量
 
近日有消息称,我国的大学增设了140个与低碳相关的本科专业,很多教育工作者对此颇有不同看法。同时,高校不重视基础学科建设的说法,也时常见诸媒体。然而我发现,这些看法对中国大学的办学现状并无改观。换句话说,大学根本就不理睬这所谓的“炮轰”。
 
从10多年前开始,国内高校普遍重视发展经管、法学、医学等学科,却对基础学科重视不够,投入和人员编制大幅缩减。在获得更多政府投资以及大力发展校办产业之后,大学也逐渐从“清水衙门”变得“财大气粗”。不少基础学科的专家、教授在努力为基础学科的生存地位和发展奔走。但是,教授们的奔走,效果并不明显。这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大学的学科发展,究竟是谁说了算?
 
按说,在现代大学里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学科发展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应由教授管理与决策。以世界著名学府——普林斯顿为例,这所学校就没有“时髦”的医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之所以没有这些学科,不是学校领导不想办,而是由于该校教授们认为,办这些学科将分散学校的精力,学校要坚持传统与特色,集中力量办好已有的学科。对于教授们的决定,学校行政领导只有执行的份。
 
这就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就一流的关键: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离,教育权和学术权不受行政权干预,行政必须为教育权和学术权服务。在这样的大学里,学校行政领导没有决定发展哪些学科的权力——决策权属于教授会或学术委员会;也没有随意支配学校办学经费的权力——行政所开销的每一笔经费都由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进行预算审批,并由校外独立的机构进行审计。
 
与国外大学的上述办学模式不同,我国大学的办学,无论是行政事务还是教育事务、学术事务,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其结果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千校一面”,纷纷在同一时段增设某些学科,而同时也冷落某些学科。
 
于我国大学而言,解决上述问题,“炮轰”无济于事,而应该把“炮轰”变为决策的力量——从公立大学的社会治理来说,应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府官员、学校领导、教授代表、学生代表、校友代表、社会贤达人士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学校重大战略决策、校长遴选与预算审批;从大学的内部管理来说,应实行行政权与教育权、学术权分离,推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在这种治理机制下,大学的问题才不至于在一轮又一轮的炮轰中屹立不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