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孝文 来源:新浪环球地理 发布时间:2010-7-7 12:49:54
选择字号:
美国佛罗里达沙滩半米深处发现墨西哥湾漏油
 
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后泄漏的原油已经冲上沿岸海滩,虽然美国当局对受污染的海滩加紧清理,但由于有毒原油已经渗入沙滩下面,专家认为这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长期威胁。
 
1.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
 

 

受污染的彭萨科拉沙滩(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7月1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斯托达德·皮克雷尔、卡蒂·布鲁彻和程军(音译)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挖沙。挖了不久,他们就发现了原油。在多次挖掘中,他们在遭受墨西哥湾泄漏原油污染的海滩下面发现了饼状和球状原油块。这表明,有毒原油已经渗入墨西哥海湾沿岸沙滩下面,甚至是所谓“干净”的沙滩区域,而清理人员仅仅是在处理沙滩表面的有毒原油。专家称,由于埋在沙滩下方的原油既难清理,分解又缓慢,会对在沙滩出现的人与动物构成长期威胁。
 
2.测量沙滩下有毒油层
 

 

测量沙滩下有毒油层
 
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表面以下数英寸处,就有薄薄一层固体原油。在更明显的沙滩表面原油块附近,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发现了薄薄一层固体原油。他们在彭萨科拉沙滩某处找到了其迄今发现的最深油层——距离沙滩表面2英尺(约合0.6米)。据南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王平(音译)介绍,以前的记录是6英寸(约合15厘米)深。从今年5月开始,这个研究小组就一直在分析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对沿岸海滩的影响。
 
3.“风化”的原油
 

 

“风化”的原油
 
7月1日,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卡蒂·布鲁彻(Katie Brutsché)在彭萨科拉沙滩上挖了几个深坑,比如照片右下方这个深坑,将肉眼看不到的泄漏原油呈现给清理人员,后者的工作重点目前是清理沙滩表面的原油,比如在左下角看到的黑色固体原油。这种“风化”的原油(主要是饼状和球状原油块)在6月23日左右开始冲上彭萨科拉沙滩。
 
4.埋于沙滩下的油层
 

 

埋于沙滩下的油层
 
埋在沙滩下面的原油可能会成为墨西哥湾沿岸海滩挥之不去的阴影,因为如果未来的恶劣天气侵蚀沙滩,就会露出下面的有毒原油。这张照片中显示了地质学家7月1日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下面挖出的油层。
 
天普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主任米歇尔·鲍法蒂尔(Michel Boufadel)说:“现在,你来到沙滩上,看到沙滩是干净的,一年以后,暴风雨来袭,那时你会发现沙滩还是受到了污染。”天普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安布勒的百年名校。波浪将部分泄漏原油埋在新的沙层下面,尤其是本周,飓风“亚历克斯”席卷墨西哥湾附近海岸。
 
5.研究人员面露愁容
 

 

研究人员面露愁容
 
在这张摄于7月1日的照片中,领导实施彭萨科拉沙滩挖掘工作的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王平与同事斯托达德·皮克雷尔(Stoddard Pickrel)站在布满饼状和球状原油块的沙滩上,面露愁容。王平在谈到强度相对较弱的飓风“亚历克斯”说:“这一次,我们是幸运的。”
 
飓风“亚历克斯”6月30日在墨西哥湾北岸登陆。由于飓风向东延伸数百英里,所以风暴掀起的海浪在佛罗里达州的墨西哥湾沿岸相对较小。不过,未来强度更大的飓风或许会将更多的原油冲上彭萨科拉沙滩以及附近的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这座公园横跨佛罗里达州和密西西比州两地。
 
6.沙滩表面原油
 

 

沙滩表面原油
 
7月1日,球状原油块和液体原油污染了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沙滩。暴露在外的原油可能是最不需要担心的事情。即便没有清理人员帮助,沙滩表面的原油会快速消失,氧气、阳光和以原油为食的细菌会将其分解。埋入沙滩下面的原油则不易分解,尤其是在沙滩深处,那里的氧气不足。
 
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蒂法尼·罗伯茨(Tiffany Roberts)说:“如果泄漏原油埋在沙滩下,明年夏天你和五岁大的孩子一起来这里用沙子堆城堡,定会发现一层沥青和原油,这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据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的专家介绍,与原油接触会刺激皮肤,而吸入蒸发的原油颗粒则可能引发恶心、头痛、头晕等症状,一些清理墨西哥湾泄漏原油的工作人员已经报告出现了这些症状。
 
7.继续寻找原油
 

 

继续寻找原油
 
7月1日,南佛罗里达大学地质学家在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继续寻找埋于沙滩下的原油及沙滩表面的浅褐色油渍。据南佛罗里达大学博士生蒂法尼·罗伯茨介绍,通过研究原油在沙滩表面的分布状况,这个地质学家小组或许能找到表明原油被埋地点的方法,从而可以更为容易地清理这种有毒物质。罗伯茨说,目前,清理人员正在“处理眼前的事情,最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沙滩下面的情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