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潘希报道]“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了进展,各项目按计划完成了研究任务。”5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五次中国科协论坛中国艾滋病疫苗高层论坛上,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首席专家邵一鸣教授透露。
汇集了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10余家研究所、高校和疫苗企业的邵一鸣领衔的团队,研制的DNA——天坛痘苗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已完成Ⅰb期临床试验,在人体观察到良好的安全性和预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他们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疫苗的GMP(良好作业规范)生产,并将于近期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开展试验的申请。
中科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曾毅所带领的研发团队在治疗性艾滋病疫苗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开展Ⅰ期临床试验的申请。
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中心张林琦领衔的团队,利用改进的天坛痘苗病毒载体和腺病毒载体发展的猴艾滋病病毒疫苗也取得了最新进展。
据悉,在灵长类动物试验中,这两种候选疫苗联合免疫可有效控制致病性的猴艾滋病毒经黏膜途径攻毒后在猴体内的复制,为设计新的艾滋病疫苗提供了重要借鉴。吉林大学艾滋病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孔维带领的团队着力于创新型艾滋病疫苗的设想与研发,在临床前研究中也取得了进展。团队在其他计划支持下,正在开展DNA/MAV载体艾滋病疫苗的Ⅱ期临床试验。
科学界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病毒最为有效的良方。过去25年来,国内外艾滋病疫苗研制采取了几十条技术路线,先后开展过近200次临床试验。但几乎所有研究都以失败告终,甚至一度使得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可能永远都找不到一种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200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泰国卫生部合作,将美国、法国公司研制的疫苗在曼谷开展临床试验,显示了31.2%的保护效果,成为艾滋病疫苗研发历史上第一个显示可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风险的预防性疫苗,为整个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展示出一线曙光。
艾滋病疫苗是当今人类迫切需要但短期内难以攻克的疫苗之一。在全球合作态势的影响下,我国艾滋病疫苗团队及技术平台负责人自发组织起来,依托传染病重大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联合全国50多家科研院所、重点院校、疫苗生产企业,于2009年2月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
“泰国艾滋病疫苗研究优势在下游,即临床试验,目前世界上三大艾滋病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就有两个在泰国开展。然而美国和泰国用了7年才完成一种疫苗的有效性试验。照此速度,未来20年,只能完成3个疫苗的试验。”邵一鸣希望这一段时间能有十几种甚至更多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并有1~2个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控制艾滋病。
邵一鸣说:“我国的艾滋病疫苗研制工作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国际机构的高度关注和肯定。中国艾滋病疫苗联盟除协助重大专项办公室和专家组组织国内团队的交流与合作外,还在推动亚太艾滋病疫苗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被选为亚太艾滋病疫苗网络联盟工作组秘书处,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艾滋病疫苗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与泰国疫苗研发策略和路线不同,我国疫苗研究着眼于上下游衔接,产学研结合,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形成了很好的互补。邵一鸣认为,我国应更多地参与到大型国际临床试验中去,以弥补临床试验中的经验不足。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球艾滋病疫苗企业计划、亚洲艾滋病疫苗网络联盟、盖茨基金会的代表,以及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论坛。各国科学家就国际国内传染病及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未来艾滋病疫苗研发策略以及中外艾滋病疫苗合作研究模式及重点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