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 谭永江报道]4月19日,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在郑州成立,中国科学院河南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示范基地同时挂牌。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在仪式上表示:“科技成果初始的转化是有风险的,河南的风险投资机制又不太健全。这个风险要由政府承担,特别是开始的时候。”
坚定的话语让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和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的手与徐济超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经济大省和新兴工业大省。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均产自河南,在不牺牲农业发展的情况下,河南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了1万亿元,以近2万亿元的生产总值连续多年排名全国第五。当前,河南急切盼望与先进的科技进行融合,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支撑河南省可持续发展。
据河南省科学院党委书记董金友介绍,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科院2008年9月签署的《关于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的合作协议书》,经过一年多围绕制约河南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科技需求问题进行的深入调研,结合对中科院的人才、高新技术研究创新成果等科技资源优势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有关部门编制完成了河南省政府中国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规划纲要。规划提出了省院实现全面科技合作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明确了合作的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去年以来,共有115个项目展开了合作。仅2009年中科院在河南省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就使地方企业销售收入达到35.3亿元,较2008年增加14%。
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主任吕纯操表示,转移转化中心是在省院紧密合作的大背景下促成的。根据中科院的要求,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第一,技术转移。根据河南的产业发展和提出的需求,将中科院成熟实用的高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向河南相关产业、企业转移,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第二,技术支撑。选择中科院关系河南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成果,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为河南的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技术支撑。第三,人才聚集。围绕重点合作领域,开展中科院与河南科研单位的高效合作,组建分中心,实现中科院高层次人才与河南省优势力量的有效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为河南的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第四,综合协调。落实省院领导小组决定的事项,组织协调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学研对接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省院全面科技合作。目前,转化中心正在建设绿色环保、化工、新材料、现代化农业、生态环境、光机电等6个分中心,努力为中科院现有科技成果向河南转移转化搭建桥梁和纽带。
丁仲礼回答了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在中心成立之初就成立中国科学院河南矿产资源勘探研究示范基地的问题。他表示,这些年院地合作为什么能开展得比较好,最主要的一点是需求驱动。这个需求来自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找矿仪器,是国家的战略需求。这个市场非常大。国家希望把中国科学院的高科技力量形成大的研究链条,一端是仪器的研发,一端是仪器研发过程中的应用、示范。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拥有很多资源开发、深加工等有利条件,所以要首先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
徐济超在谈到转化中心今后的工作时表示,一是要抓紧实施,强力推进。要按照省院的分工,明确职责任务,认真落实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要项目带动,务求时效。要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到今年年底,初步实现批量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十二五”期间,加快转移转化步伐。三是科学管理,规范运行。按照河南省科学院成果转移转化章程,加强管理,规范化运作,把中心建设成为省院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要围绕河南省重点领域等建立6个分中心,“十二五”期间再建立几个分中心和一批转移转化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覆盖全省18个地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体系。
《科学时报》 (2010-4-23 A2 要闻)